莆仙戏《叶李娘》是郑怀兴大师创作的一出莆仙戏。该剧系统而全面地展现莆仙戏传统科介的艺术美,让观众百看不厌。这出戏描写南宋末期,面对外部有强敌压境,国内有奸相弄权,哀鸿遍地,临安城内,乞丐成群,比比皆是的惨状,太学生叶李慷慨上本,直刺奸相贾似道弄权误国,半壁江山风雨飘摇,表达了血性男人的爱国情怀。 作为叶李的妻子,当丈夫叶李因言获罪,囚禁在狱中时,不顾抛头露面,向堂兄、舅父、师门、学友四处求情,终无成果。于是叶李被判斩刑,她又毅然刺血写本上奏,愿代夫受刑以拯救丈夫。这个戏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也不复杂,为何剧中要设置二个乞丐闲人? 须知没有二个乞丐,故事情节一样紧凑,自然。 其实设置二个乞丐,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思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戏中出现二个乞丐的场次有三处,每一次的出现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第一次二个乞丐的出现是在叶李上书朝廷,已知凶多吉少,官府将拘拿后,叶李心事重重,回家看望父妻,向其父其妻痛陈奸相当道,国事日非,万民遭殃。失去田园的农民,以及逃难的难民,成为乞丐,三五成群,遍布临安城内,这时出现的二个乞丐,真实地说明叶李的上书并非虚言捏造,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让观众有真切的领会。 第二次二个乞丐的出现是在叶李娘获悉丈夫叶李被判斩刑之后,叶李娘决定去求人相帮,搭救丈夫性命,这时二个乞丐上场,他们陪伴叶李娘四处求情的整个过程,先是找堂兄,犬吠门闭,连门都敲不得。接着找吓舅,却是无奈摇摇头。又是找师门,老先生竟称从来没收过这个弟子。再找夫君学友,不理不睬如陌路人。这些情节如用舞台呈现,会觉得有点累赘,而用二个乞丐随囗道出,又简洁又现实。所以这二个乞丐的出现是剧情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世态炎凉的目击者,即真实又可信。试想如换成旁白或伴唱,那戏剧的观感性就差很多了。第三次出场是在叶李娘被押赴刑场处斩时,为阻止丈夫意欲低头认错时,毅然决然,猛地以头撞石柱而亡。这时二个乞丐随一群百姓冲上来,跪下并高呼“烈妇呀”!“烈妇呀”三字象征着万千百姓对叶李娘的评价和肯定,让观众久久回味,难以忘怀。 二个乞丐的形象是零碎的又是鲜明的,他们仅仅是折射社会万象的表征,他们的作用是微小的又是深刻的,所以他们是闲人,但又是不闲的人。 再来看看一个细节,当叶李娘四处奔走,谋求营救丈夫时,第一站到堂兄翁应龙家,叶李娘叩门叫喊时,冲出恶犬,二乞丐急忙上前阻拦,驱赶,只见恶犬吠有声,不见人踪影。这个情节让人浮想联翩,为什么翁府门前设置一只犬?养犬看门本是有钱有势人家的标配。可在这出戏里,细思之,翁应龙充其量只是一只犬,是为贾似道鞍前马后卖力的一只犬,这个隐喻是有意还是无意?说它无意,是陌生人敲门,犬生性会吠声不断,说它有意,也是有充分的象喻的意思,说翁应龙是贾似道的一只犬,他的所作所为仅是狗腿子也不为过,戏剧精妙之处就是让翁家的狂犬出来,又让二个乞丐举棍猛打,乞丐打狂犬,寓意翁应龙这样的趋炎附势之徒的可耻,可打,社会共愤之,万民共讨之。这样的寓意是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也许这样的小事却寓意着剧作家深刻的现实思考,并不是小事一桩而己。 这些闲人闲事,并非闲笔,它让剧情浑然天成,情致盎然,使剧作的诗化与理性和谐统一。该剧一出现,即轰动剧坛,夺得“梅花大奖”,成为莆仙戏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