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传来清晰的声音,不错,是陈振汉老师!我和他“失散”多年,心里却一直记着他。回到家乡的第二天,从朋友那里得到他家的电话号码,翌日一早就试着给他打去电话,一拨即通。 陈老师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七十又五的他耳聪目明,身轻如燕。师母告诉我,有时遭逢风雨,他还能爬上屋面捉漏,平时乐于做些公益的事,不辞辛劳。望着他的身影,听着他的故事,我始信老人世界也有奇迹。 想不到他至今仍然住在老地方——四十年前花了不足千元买下的几间老旧平房。现在卖掉地皮也该值五六万。但他不想去赚这个钱,一来住在这里自由自在,听不到喧嚣的市声,几无干扰;二来住在这里安全有保证。小巷深深,纵横交错如八卦阵,宵小虑及退路不敢贸然进犯。木结构的平房抗震力强,闹地震时周围的部分居民免不了往这里跑;三来他养了二十余箱蜜蜂,号称“百万大军”,倘若住进了工房,就不能再养这百万酿蜜的小精灵了。 年轻时,有劲使不上的陈老师闲得难受,悄悄地学习养蜂,从此养蜂成了他足不出户的家庭副业。每天看着蜂去蜂来,他竟一时忘却了尘世纷争的烦恼。陈老师对这批“移民”情有独钟,缘于它们功不可没。二十多年前,他的妻子患了类风湿关节炎,手不能梳头,无力举筷,硬是靠蜜蜂给治好的。哪里痛,就抓个蜜蜂往那里刺,最多时要动用二三十只蜜蜂。连续刺了4个月,病手复康,竟能把握如初。养蜂除了陶冶性情,卖蜂蜜所得还能用来贴补生活,其收入不少于他的退休工资。上世纪80年代初,告别讲台不久的他,携妻游遍神州名山胜迹,其中就有蜜蜂的功劳。 陈老师对我恩重如山,可以不为过地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当年他教我们语文,百问不厌,特别是古文,有问必有答,没有什么能难住他。对古汉语中的词性变化、常见句式,他讲得格外透彻。为了让同学们通晓“如”字可以作动词用,他一口气举了古文中的10个例句。星期天他特地领我去新华书店选购参考书,给我“开小灶”。他的功力,他的耐心和敬业精神,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也给了我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我向他汇报了工作和生活情况。他谆谆叮嘱,为文和办事都要留有余地,话不能讲得太硬太满,事不可做到绝处。他还说了许多话,前后连贯起来,我能理解他的意思,并非要我不讲人格放弃原则。说话间,不觉已经到了中午,他要我留下吃饭。恭敬不如从命,在恩师面前,我永远是个听话的学生。吃着香喷喷的木桶蒸饭(他至今保持着家乡山区的习惯)和细嫩的冬笋,我不由忆起了往事。那是1962年底读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先去探望他然后再回家看父母,他边端上一碗粥边说:“为师无能,只好让你喝粥了。”我哪里会计较吃饭喝粥呢,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能喝上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了。提起此事他笑了,声音依旧那么轻松、爽朗……他以乐观笑对夕阳,以健康印证着“千金难买老来瘦”。临别时,他执意送我两瓶蜂蜜,说“这是‘百万大军’的功劳”,一定要我收下。我带走了蜂蜜,带走了叮咛,几多感慨,心潮难平。祝小巷深处的恩师健康长寿,祝他手下的“百万大军”兴旺无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