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鲁迅的鼻子》修订版后记
【发布日期:2024-01-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郑国贤】

  这书作为《莆田杂文丛书》之一,出版于2013年,十年过去,手头的书都送光了。公共机构索书,也无书可供,遂拨通海峡文艺出版社余明建编辑的电话,回答是:早已卖光了,只有孔夫子旧书网上尚有。我上网查了,也仅十一本在售。

  于是有了这个修订本的问世。

  修订本新增五十五篇文章,但触发我重印此书的念头是怀兴的去世。我以极缓慢的速度写了《干了吧,最后一杯红酒——追忆著名剧作家郑怀兴》,稿子发出后,第一反应是立即刊登,最终却见报廖廖,最终老友蔡忠辉和林双华顶着莫名的压力刊出。虽有争议,但皆认为是一篇好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有深度有广度,有微言有大义”(原仙游县图书馆馆长、我同学陈明善语),朱贞雄律师说,“别夸大事实,就是有人情味而已。”同学之间习惯于抬杠、见仁见智:“有人情味”其实与“微言大义”并无矛盾。

  这些文章是近十年之作,我离开杂志编辑的岗位也有十年。有一句俗语叫“友谊像健康一样,只有失去了,才觉得其珍贵。”我想大小权势的拥有也是如此。我曾拥有的最大权势就是发稿。离开报刊之后,能够发表的稿件像出版的书籍一样,都得大幅度的删削,而被删削的,往往是我最想说的话……收入本书的新增内容,最大限度接近原稿。是我的庐山真面目。

  各行各业都要名要利的,有名就有利。作家不能例外,区别在于如何要名,是以作品带人,还是以人带作品?智者选择前者,蠢的选择后者。要例子,过去看书上的作者简介,现在看手机微信就明白了。

  写追忆名人的文章,最常见的是赞扬逝者淡泊名利、低调谦逊什么的!因为尊重逝者,没人去戳破。这类写作本身就是蹭名人的知名度。以我对怀兴的理解,其实他很看重社会对他的评价,也就是重名。准确地说是关注作品和自己的现存价值和历史价值。几十年来,我在各类书报上看到他的信息,反馈给他,他都十分高兴。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我电话告诉他:百年当代文学,展出了彭燕郊和郑怀兴两个莆田人。当时手机落后,拍的照片发几次都失败了,回莆后洗了照片给他。他高兴也遗憾:“应该展示我的剧作,而不是历史小说。”

  我的事这里不叙,以吴玉仁老人为例。长赋说:“阿仁是个天才。”据此我写《阿妪仁小传》,在莆田刊登,福州刊登,全国不知多少家报刊转载(那时没有互联网,谁抄去了也不知道),终于央视2套摄制组来了,拍了半小时的专题片《戏缘》播出,福建画报社崔建楠十分支持,把他与莆仙戏起源梅妃江采苹一起拍进大型图文书《福建戏剧丛书》。朱合浦对他说:“阿仁啊,没有郑国贤写你,你什么也不是!”他只是嘿嘿笑而不答腔。我也惊讶一篇千字文何以如此,长赋说,就因为他一字不识,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才有这效果。阿仁去世时,我没有得到一丝消息。人以为遗憾,我不觉得,他年近九十而逝,应视为完美人生。弄那些个形式给别人看,有什么意思呢!

  翁智芳女士在整理编辑本书书稿时,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谢谢她!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