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明万历九年仙游晋江“疆理肇端”交界碑
【发布日期:2024-02-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震辉】

  仙游县在明清时期(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拆并兴化县后的疆域),按照顺时针顺序,北、东、南、西方向分别与永泰、莆田、惠安、晋江、南安、永春、德化7县(州)交界。

微信图片_20240131100338.jpg

  乾隆36年《仙游县志·疆域》载:“(仙游县)东抵俞潭铺四十里,莆田县界;西抵白隔岭六十里,永春州界;南抵白水坑七十五里,惠安县界;北抵小沽山一百五十里,永福县界;东南抵长岭五十里,莆田县界;西南抵白塔、岭北三十五里,南安县界;东北抵石门一百里,莆田县界;西北抵磨石寨一百里,德化县界。”乾隆县志“疆域”部分并无提及仙游县与晋江县相邻,但“仁德里说”有补充说明:“仁德在邑之西南。白叶尖耸于南,与泉之晋江。西则钟石、北山,为南安之北界。”

微信图片_20240131100333.jpg

  仙游县与7个邻县(州)历代勘界后都立有交界碑,但是明清以来界碑多数弃毁不知所踪。清光绪元年(1875年)起的数年间,福建省开展大规模勘界运动,重新规范了各县(州)界,并重新树立界碑。这些界碑多由相邻县(州)政府的代理人——知县(知州)共同勘界、落款并树立,最后上报中央政府备案。这次勘界活动是全省性的、共时性的,不同邻县(州)的边界虽稍有变动,但是大体上保持宋代以来格局,这一点从近年福建各地不断挖掘出来的界碑上得到证实。

微信图片_20240131100348.jpg

  近年已发现的仙游县古代界碑有:盖尾俞潭与华亭油潭间的3块交界碑、郊尾长岭3块交界碑、大济白鸽岭与永春交界碑、西苑仙游山与德化2块交界碑、泉港界山鸠林安平桥巡检司界碑(巡检司界为县界,泉港原属惠安),而晋江、永泰和南安4县界碑尚未找到。

微信图片_20240131100342.jpg

  晋江县于1997年拆分出洛江区,下辖2街道3镇1乡,从东到西有马甲镇、罗溪镇和虹山乡分别与仙游的园庄镇、赖店镇和龙华镇接壤。其中,罗溪镇的广桥村与龙华镇的金溪村交界。流经广桥村的溪称“龙潭溪”,源于虹山高山盆地,于广桥村形成两个深潭,称“龙潭”。据清道光十年《晋江县志》载:“白虹漈龙潭,在四十七都,相传有龙自此升起,岁旱祷之辄雨。祷雨者投钓于潭,逆流不沉。”

  广桥村是旧时晋北通往仙南的重要关口,宋代溪面原架有木桥,后改为石拱桥,村因此得名“拱(巩)桥”,后讹为“广桥”。清乾隆三十年《晋江县志》载:“龙潭桥,宋淳熙八年(1181年)里人彭映、僧白昕等建。国朝康熙间施韬修,今名‘广桥’。”

  广桥桥东立有2块石碑,为清康熙42年(1702年)之《重建龙潭广桥碑记》和乾隆57年(1792年)《重整龙潭广桥》。碑文所记,追溯桥之历史,及仙晋两地士绅乡民捐款修桥之事,尤其提到大功德主施韬。显然,广桥是明清时期沟通仙晋两地的重要孔道。

  桥头第一厝的彭老伯热情好客,但有游客必邀至家中喝茶唠嗑。彭氏百年前迁自虹山村,于桥头附近安家繁衍。说起广桥往事,彭老伯自然如数家珍。广桥在清康熙、乾隆和光绪年间多次重修。光绪年的那次重修,因为主持人贪腐以至于连重修桥碑都没有办法刻字落成。这方上等的青石碑磨得光滑可鉴,现在置于彭老伯屋前,成为搓衣、晾晒、供牙和行旅歇息的好平台。晋人桥、屋、器、具皆制自山石,似乎“石器时代”遗风。

  桥石亦采自对面“福山”,用木制独轮车运至龙潭。山石厚重,木轮无法支撑,于是以青石磨成独轮,中留一孔穿轴。其中一轮成了彭老伯大埕栏杆柱头,老伯旧物利用颇为得意自己的巧思。

  广桥邻近龙华西原,旧时村民就近往金沙和磨头集市采购、交易或谋生,关系密切胜过晋江。彭老伯年轻时在仙游大坪口讨生活,讲一口流利的仙游话。近年回归晋泉生活,闽南话的鼻音腔渐浓。两地交界属于方言过渡区,很多村民都能双语交流。

  提起界碑,彭老伯说是向北一公里处有个“交界宫”,于是前往探究。“交界宫”很小,十多平米的低矮单座瓦屋,杂石砌墙,正面敞风。小宫供奉木雕“八仙”,四尊坐姿,四尊站姿。传说八仙自南向北同游于此,四仙至此驻扎不前于是坐下,另外四仙欲继续去仙游于是站着。从此,这八仙就分为“仙四仙”和“晋四仙”。据说,“交界宫”始建于宋代,名称一直未变,看来此宫便是仙晋交界的标志物了。

  “交界宫”旁立一粗麻石碑,高、宽、厚分别是140、53、12厘米。石碑表面风化颇为严重。竖刻“疆理肇端”四个大字,书法十分古朴俊美。落款为“万历九年(1581年)十月,晋江县  彭仲龙,书于福山第一峰”。

  “疆理肇端”意为“晋江县之疆域管理始于此处”。显然,这是一方晋江县政府立于明万历九年的仙晋交界碑。交界宫和“疆理肇端”碑的发现,为学者研究明清及以前仙泉边界划定和行政区划提供了新的考古实物证据。

  当然,现在的仙晋交界线不在“交界宫”,而是往北仙游境内大约500米处的“松柏洋”自然村,属于龙华镇的金溪村。此村居民全为晋江移民,讲闽南话,从闽南风俗。罗溪境内山高坡陡乏有耕地,而北向仙游境内河谷两岸有大片平沃耕地,这是晋人北迁的地理因素。

  龙潭溪流过广桥,进入龙华金溪村,汇入金溪(亦称锦溪,为龙华溪上游段),因为两溪交汇,此段也称“交溪”,讹为“九溪”。水往低处流,人亦往低处走,这是人类对自然的选择。

  明代晋江史学家,文学家何乔远曾从晋江经广桥拜谒仙门寺与龙华寺。他作有《自巩桥至仙门洞肩舆上得诗四首》:

  “巩桥如偃月,石势似吴门。古县仙游道,青山虹瀑村。乡初穷郡界,人已别方言。大壑回深涧,峰峰尽觉尊。”

  “山水相因去,树林交让来。流泉青嶂下,飞雪白云隈。已向丘中适,还从岫外猜。清晨无卯酒,客思已悠哉。”

  “篁筱暗层穷,泉声出此中。昨宵新暑雨,午日似秋风。百亩看多隐,三家望未穷。遥闻仙子宅,不还数峰东。”

  “稼成良可喜,不必属吾田。高陇云中乳,污邪溪上泉。问途从客指,下步息舆肩。祗事青松古,县殊老鬓宣。”

  此处东为高大钟石山,翻过山便是仙门洞,是广桥村民“做风水”的第一选择。而西南是高耸的虹山,一瀑飞跌而下,远处便可见到壮丽的白练挂壁,何乔远应是垂涎虹山飞瀑,选择山间古道,一为省时省力,一为饱览风光。而“福山”则是广桥西边的一座突兀山峰,成为广桥的“靠山”。

  上千年的人文血脉相连,不是一道界碑能阻断的。正如“交界宫”里所供奉的“八仙”一样,本为一体,分迁而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