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屿区埭头第一中心小学六年(6)班 小记者 曾锐颖 这是一个平凡的夜晚,我跟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来到了莆田有名的绶溪公园,期待着元宵节中最为欢腾的民俗——“打铁花”的精彩上演。 偌大的溪边广场上,数位师傅在搭好的花棚下,悉心烧制炉内的生铁,为“打铁花”认真做好准备。熊熊烈火,灼灼燃烧,橘红的烈焰间,火光仿佛在他们的面颊上涂上金粉,显得他们的眼睛愈深。只见师傅们轻轻搅动着炉中的铁水,微微俯身,神情专注,手持“花棒”,将滚烫的铁水熟练地舀出。看准时机,向空中猛地一挥,一击打,一腾空,瞬间幻化成漫天壮观的景致。望着星光闪闪的夜空,我一时间竟无法比拟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万千期待在此时都成了最好的赞美。 夜不再是泼墨般的沉寂,万顷夜空星光流动,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此刻,那万点金黄,是我心中向往的颜色,更是中华民族最为雄厚的底色,诉说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故事,传播最美乡村声音,满载新春真诚的问候和祝福。 “坚持,坚持到最后,这是一份传承,一份责任……”伴随着一帧帧变化无穷的铁花镜像,我仿佛听见了“打铁花”师傅们的心声,瞧见了他们坚定的眼神。 在师傅们的匠心传承下,铁柔化成水,化作开在空中万朵金花,莆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凝聚于此。烧制铁水时的火红,腾空时的烂金弥漫,铁花之绚丽虽为昙花一现,但传统的精髓早已浸透其中,成为永恒。 烂灿如花绽夜空,流星似雨洒峦崇;火树银花不夜天,非遗魅力在心中。望着这肆意泼洒的漫天绚丽烂金,我不由得感到温馨和自豪。指导教师 陈梅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