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莆仙戏
此曲天上有,金嗓作遗响
——纪念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黄宝珍
【发布日期:2024-03-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遗响

著名莆仙戏表演艺术家、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宝珍同志,因病于2024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在家中去世,享年90岁。黄宝珍(1934-2024),艺名阿妹丕,女,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出生,1946年从艺,工闺门旦、青衣,1957年被评为高级知识分子。历任莆田新移风戏班、莆田县实验剧团演员、业务副团长,莆田县戏曲学校和省艺术学校莆田分校教师等。福建省第一至第四届政协委员,莆田县政协常委,莆田县妇联委员、文联委员。1955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兼任莆田东岩山湄洲妈祖行宫董事长。

黄宝珍代表作有莆仙戏《春江》《千里送》《米糷思妻》《孟道休妻》《吊丧》《高文举》《王十朋(苦妻)》《琴挑》《百花亭》《拜月记》《朱弁回朝》《瓜老种瓜》等。1979年,黄宝珍的唱段与梅兰芳、周信芳、常香玉、红线女、严凤英等全国戏曲名家一起被收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由中国唱片社出版、中国唱片发行公司发行。文化部、福建电影制片厂曾录制演出录像带和影片。其主演的剧目《千里送》获1952年福建省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特别奖;《琴挑》获1954年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等。

黄宝珍以唱腔艺术著称于世,被公认为莆仙戏名旦和首屈一指的“金嗓子”,其唱腔声情并茂,婉转清丽,充分体现莆仙戏地方剧种的特色。她的表演善于把莆仙戏传统科介融入角色,人物塑造既有古典女性美,又有浓厚的莆仙戏韵味,在身段和唱腔有“玲珑步态,婉转流芳”之美誉。黄宝珍同志的去世,是莆仙戏的重大损失。

从艺

莆仙戏历代艺人们,对各脚色演员的选择条件和评价,总合有三大要素:“一(棚)容、二声(音)、三艺术。”然而主次、先后乃根据所属脚色需要,互有所偏。因为自古莆仙戏脚色行当分工与职能,基本上与宋元南戏相同,大抵保持“七子”行当古制,但依然是以生旦为主,历代戏班中素有“金生银旦”昵称,把生旦二脚喻为全班的金银财宝,或谓“班柱”;就七个脚色划分主次之时,则称生旦为“上乔(脚)门”,称其他五个行当为“下乔门”。以上两种称法,足见其对生旦脚色的特别珍惜看重。因此,对于以金银喻称的生旦二脚,衡量和评价其艺术条件,则必须是“一声、二容、三艺术。”这也是缘于曲牌体音乐和声腔艺术,在戏曲剧种中,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

妹丕的嗓音和颖悟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小时读书听曲均有过目、过耳不忘的独特聪慧。她的出生地东黄巷,曾经先后有“梯云楼”“腾芳”两个旧戏班,在那里召集戏班排剧出棚过。妹丕童蒙之年,为腾芳小演员的大姐,经常带小妹丕到戏班看排剧,于是耳濡目染,经常跟演员们学道白、唱曲。她又爱看小人书,不识字乃从画意中猜出字义,有时也问戏班的“教道白先生”;及至八岁时她不仅能超班念小学,而且已经能唱几个曲牌,也现出了先天嗓音。十二岁时因交不起五斤大米想去演戏,母亲带她连找两个小儿班,都未试过嗓音,班主只看她个子瘦小,就借口推辞掉。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几天之后,莆仙戏有史以来的第一副“金嗓子”,由著名鼓师雷澄清引荐,仅试一曲“望故乡”,便就落在原莆田县“新移风”棚;拜当时著名男旦吴金松(乌松),为落棚师傅,教唱的自有雷澄清、许文樵等乐师。

妹丕生来悟性颇高,再难的动作、曲牌一学就会,过目紧记。更难得的是,她一自入棚,勤学苦练,利用一切空闲学艺。每场演出之时,她都站在鼓手背后,耳目双用,边看挂在鼓架上的剧本,边看前台演员表演,双耳则在兼听音乐唱腔,用妹丕的话说,叫做“一举多得”。因此,才落棚学艺未到一年,她不仅能上台演出,担任比较重要角色,而且全班旦角(包括男旦),无论谁人遇病,未经排练,她都敢于上台替演,甚至演得比原角更好,加上嗓音比原角好得多,观众普遍反应非常强烈。班主鉴于妹丕如此惊人上进,有时起的作用比全班任何演员都大,于是她入棚时按契书约定,学艺三年才能开份,结果未上一年,班主就提前给她开工资。值得一提的是,妹丕出棚不久,多少名班与新移风对台(文武棚),往往被她嗓音杀败。例如,当时“世歌舞”,是莆田首屈一指的少年班,1948年端午节夜场,该班与新移风在下郑洋西对台演出,世歌舞演出《赵子龙救阿斗》,一开场就由小军连续翻筋斗,引著名小武生刘文秋扮演赵子龙挥舞金枪,少年文生黄凤池扮刘备骑马出场,台下观众几乎满场,连声喝彩;新移风演出《金皇后出师》,观众无多,第二场扮演金皇后的妹丕,未出场之前,在幕后才唱起一句“倒板头”:“统领三军猛扫外寇……”,高音唱腔飘荡夜空,九华山应响,木兰溪伴唱;一刹那之间,世歌舞台下,顿若山洪爆发,千百人观众直似洪水倾泻奔腾,涌向新移风台前。妹丕一曲尚未唱完,世歌舞台下“落棚脚”,新移风观众大爆满!据说,当晚世歌舞跟班导演——艺术大师黄文狄大骂全班小演员:“这就叫做一文顶九武,全班拚命武打,翻筋斗的小军就差没摔死棚上,还是输一个小女旦一曲唱腔,而且一败涂地!”那位与妹丕同庚的刘文秋,至今还说:“回忆那次对台,眼看台下观众如山崩倒,蜂拥而走,我好像举枪的力气都没掉!”

清音

妹丕先天嗓音好,但其成功的更重要原因,还在于她善于自己创造,首先在唱腔中贯穿一个“情”字,亦即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的“唱曲宜有曲情”。她每次扮演角色之前,都先从剧本中深入研究、把握人物性格和具体情境,在每一个曲段中,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吐字清晰,声情并茂,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有情,吐字不清,再好的声音唱出来的曲,也是死曲!”前述金皇后内唱那句本来极普通的唱词,但在妹丕当时情境中唱出,好似每一个字,都含有不同的万钧之力!妹丕艺名与声誉,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已经传遍兴化语言区及其周边各地。

莆仙戏音乐唱腔,是普天下莆仙同胞,维系乡情的一条纽带。“天下无兴不成镇”这是兴化人口口相传的一句俗语。上世纪五十年代,妹丕的嗓音唱腔,不但在莆仙方言区,脍炙人口,而且遍受赞赏。据台胞们说,台北莆仙同乡会,早已组织一个“兴化乐府社”,其中一位唱腔最好的林碧英台胞,大家誉称为“台湾妹丕”,足见妹丕在台胞们心目中所负的盛名!再如仙游县一位著作颇丰,自称为妹丕的“戏迷”——吴燕泰先生,在《风音雨韵》一书中,收入四篇称赞妹丕艺术的文章,下面引他“《访友》赏析”一段:

“黄宝珍那婉转、沉稳、清丽、悠扬、调和的天籁般唱腔,深受观众喜爱。自50年代以来,〈访〉与〈春江〉成为莆仙民间的主流唱曲,也成为东南亚侨居地最受欢迎的故园戏曲。我堂兄(居印尼)告诉我,他们老一辈的最喜欢黄宝珍的“望故乡”,不但在家里听,出行时还在小车上听。并不是“望故乡”的剧情引起他们思乡,是黄宝珍那亲切的乡音以及她那无与伦比的唱腔打动大家的心。他们与故乡隔山隔海,对黄宝珍的唱腔倍感亲切,听了她的演唱,如遇故乡亲人……”。

1979年,莆仙戏一团演出的《米糷思妻》,地点在人民戏剧院,演出那天戏迷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连演三场,场场爆满。戏迷都说,看戏,听戏,还是听妹丕的戏过瘾。有位吴姓戏迷年轻时听过宝珍的《望故乡》唱段,后来这位戏迷去了台湾,一直忘不了妹丕的优美乡音,写了怀念文章在台湾报纸发表,这事被省广播电台获悉后,立即派人赶到莆田对宝珍进行采访录音,特地在对台节目中播出妹丕的莆仙戏唱段,引起在台莆籍老乡对家乡无限怀念。晚年的这位老戏迷从台湾回莆后,最后通过友人找到黄宝珍,了却老人多年心愿。

及至上个世纪50年代之初,她作为名演员,首选进入原莆田县典型剧团,得到了黄文狄等一大批著名导演、乐师指导,而妹丕自己也非常谦虚好学,广收众善,艺术全面有了质的飞跃上进,逐渐臻于完美。及至1952、1954两年,她应选为莆仙戏代表队惟一的女演员,参加福建省首届和华东两次戏曲会演,后者获得演员二等奖,从兹始有行家观众誉称她为莆仙戏第一旦。

经典

1954年,年仅20岁的黄宝珍扮演《琴挑》中的陈妙常,获得演员二等奖。经大会推荐,当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此后连续三届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是省政协里最年轻的一位委员,受到社会关注。1956年9月,黄宝珍和他人合作灌制《吊丧》《米糷思妻》《瑞兰走雨》等莆仙戏唱片,由中国唱片公司发行,这是莆仙戏第一次被灌制成唱片。

1979年,文化部为了抢救地方戏剧文化,组织力量对各地戏曲艺术家的唱腔进行录制,指名黄宝珍参与录制。黄宝珍虽对那个年代仍心有余悸,但依然按耐不住对莆仙戏剧舞台的向往,灌录了《高文举》《千里送京娘》《百花亭》等经典剧目,留下了珍贵的影像,她的录段曾同全国名家梅兰芳、常香玉、红线女、严凤英等,并被收入《中国戏剧艺术唱腔选》,并由中国唱片社出版。

作为著名银旦的妹丕,其艺术完全是三大要素俱佳,唱腔居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刘念兹教授,在他《莆艺录》中谈《孟道休妻》一段话:

“……黄宝珍同志不仅是嗓音圆润,而且戏情饱满,唱到激昂高亢时,寄情广阔,恰似一只银燕掠过晴空,歌至婉转低抑时,飘若游丝,使人大有‘幽咽泉流水下滩’之感。它给人的艺术享受不仅是音质的纯,而更有一种神韵的美。她在这出戏中的表演和唱腔艺术如醇酒一盅清洌甘美,令人微醉,但却没有丝亳刺激的感觉。黄宝珍同志的唱腔在莆仙戏演员里是很负盛名的,我想,就称它是黄派唱腔也未尝不可吧。”

之后,妹丕还在莆仙戏《春江》《千里送》《吊丧》《王十朋(苦妻)》《琴挑》《拜月记》《朱弁回朝》《瓜老种瓜》《碧血红花》《沙家浜》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

传承

到妹丕晚年,莆仙戏不仅全面恢复演出,而且先后建立县、市、省(莆仙戏班)戏曲艺术学校,培养下一代艺术人才,抢救传承莆仙戏传统艺术。每次建立艺校时,都有领导诚请妹丕回莆参加筹建,并担任首席艺术教师。而失去贡献才艺大好时光多年的妹丕,自然是万分高兴答应,并表示不计任何报酬,全心全意极尽晚年之力,贡献自己的全身才艺!

为了让莆仙戏这个古老剧种得以保护与传承,重返家乡的黄宝珍无暇顾及远在福州的丈夫和孩子,与戏剧界老前辈积极筹建莆仙戏艺校。第一年便招收三十多个学生。她一手培养的6名“闺门旦”,半年后在参加《脂肪虎》的首场演出中崭露头角。从此带徒授艺、培养人才成了她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她在担任艺校教师期间,不但指导过“梅花奖”名演员王少媛,而且培养出不少下一代的金生银旦。其中女演员以黄艳艳为翘楚,她是非常优秀的现代银旦,自艺校毕业后,就在莆仙戏剧院当主演,成功嗣承妹丕平生扮演的绝大部分经典剧目角色,许多年间连得全国、省级好多个一二等演员奖;并于2021年凭借《踏伞行》中王慧兰一角,获得第30届戏剧“梅花奖”。其次,艺校毕业较好的银旦俞荔香,也成功演出妹丕传授的不少传统剧目,并得过省级几次高奖。妹丕曾经说过,每次听说学生得奖,她都非常高兴!

2008年,由黄宝珍演唱的歌曲《妈祖女神应笑慰》,搭上“神州七号”飞船升空唱响天籁;同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传承人。很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黄宝珍还在坚持一个心愿是:自结婚以前开始,一直盼望入党,及至退休回莆后77岁华龄,幸得党组织批准光荣入党;妹丕曾经非常高兴地对大家说,虽然晚了一点, 但她是争取了将近六十年才得到的殊荣,全家都感到比一般党员更加难得!2011年,77岁高龄的黄宝珍如愿加入共产党,成为莆田市高龄入党第一人。

所谓“求仁得仁”,对莆仙戏来说,正是像妹丕这样质朴又坚定的艺术家们,一点点累积成莆仙戏厚重的文化含量。如今,金嗓子逝去,但余音犹存。妹丕师傅的事迹,当为莆田人民尤其是莆仙戏的后辈们,深深铭记。

披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