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朋友在群里发了一张石碑的照片,由于石碑未作清理,尘土满面,询问对方也不知道其中的内容。直到昨天,我们一行人去九鲤湖考察,返回的路上,我提议顺路去看看那块石碑。在一位老乡的指引下,我们终于在院前蔡氏世居大埕上看到了这块石碑,旁边还躺着另外一块石碑。 这两块石碑因常年被踩踏,右边一块上面的字迹已基本被磨平。问了几个乡亲,他们也不知道内容,只知道这两块石碑是从下面一座桥边搬上来的。 通仙桥位于钟山镇院前鲤声自然村,最初的建造年代已无法考证。根据《徐霞客游记》所载“南过通仙桥,越小岭而下,为公馆,为钟鼓楼之蓬莱石,则雷轰漈在焉……”由此可知,早在明代,通仙桥已是往来九鲤湖的必经之桥。 根据《重建通仙桥碑志》的记载,通仙桥位于梅花亭子西侧,清光绪四年(1878 年)被洪水冲毁。尽管蔡君曾倡导修复,但后来桥梁又多次遭受洪灾侵蚀,失去了三块石桥梁,只能用木材代替。据《蔡氏族谱》记载,院前蔡氏是庆历名臣蔡襄的后裔,或许正是受到远祖蔡襄建万安桥的影响,蔡君考虑到桥可能再次遭遇洪水侵袭,于是在1928 年组织蔡氏家族共同捐资,并从乡邑及漳浦募集善款,再度重建了这座桥。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里人张观澜在碑上刻下了这段历史。另一块《通仙桥功德碑》则列出了参与募捐人的芳名,见证了众人为重建通仙桥所做出的贡献。他们的善举不仅修复了这座桥,更连接了过去和现在,让这座桥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九鲤湖志》亦载道:“旧通仙桥,位于院前鲤声自然村,是古时往来九鲤湖必经之桥。1925年,厦门兴化会馆会长蔡文机(院前村人)筹资修建。桥长19米,宽2.5米,条石构筑,2个桥墩,桥面为条石栏杆,两边桥头各有2对石狮,并立有《通仙桥碑记》。”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桥逐渐残破。1993 年,它虽得到了再次加固修缮,但在 2018 年 7 月,又遭受了台风的袭击,其中一个桥墩被冲毁,如今成为危桥,已被封堵。2020 年,政府在旧桥下游新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旧通仙桥完成了它的千年使命。 通仙桥,通往人间仙境之桥。它不仅是一座桥梁,更见证了古代人们的往来交通,每一次的修缮都是对前人智慧和努力的传承。尽管旧通仙桥如今面临旭尬困境,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永远不会被遗忘。1985 年,位于九鲤湖黄鸡滩上新建的通仙桥也算是给旧通仙桥留下了一些悬念。“看到新通仙桥,便会想起有一座旧通仙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