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警惕读书
【发布日期:2024-04-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杨健民】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又要到了。日日都在读书,何况是年年“读书日”。在读书人心目中,读书一定是有风景的。2019年,陈平原教授赠我一册他的著作《读书的风景》,于我心有戚戚焉。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算是读了不少。我一直认为,最具质量的阅读从来是针对读书人自身的弱点,逼入灵魂的深处。可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和思想的接轨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由此保持了灵魂的亮度。

  说实在的,我读书读得非常“野”,可以从《二十四史》读到《第22条军规》,甚至连圣埃克絮佩里的童话《小王子》都读过。《二十四史》是让人明智的书,我想,这种阅读体验在学者中会比较多。而《第22条军规》中那种对战争的关注,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现代市场原则的否定,对人类与世界的荒诞境况的悲观写照,让我看到了以怀疑和批判的方式面对世界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意识。这的确是一部深深刺痛了我的灵魂的书。读了这本书,我意识到:理智的乐观主义和感性的悲观主义并不是绝对的,前者可能潜伏着某种浅薄的含义,而后者则可能具有若干深刻的成分。作家马原说,对这本书他“连一个字的胡说八道都不敢”,因为这本书对于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确实是太大了。

  至于《小王子》,它带给我的故事背后的寓意,一直让我不能释怀。那个住在只比他大一点儿的一颗星球上的小王子,为了摆脱成人世界里那些为占有、权力、虚荣之类的东西而活着的尴尬,才蛰居到那里。这颗小小的星球并没有给小王子带来多少实际的利益,但却使他拥有了一个自得的空间,以及一种真性情。就像他有了一个不值钱却深有感情的破布娃娃那样,这种真性情比任何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和意义。我们这些成年人,或者说是成年的读书人,现在缺少的恐怕正是这种孩提时代曾经拥有的真性情。由此我觉得,书籍和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不在于它们的文本形式,而在于它们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对于人的灵魂的拷问和审视、唤醒和澄明。

  当然,我也读了一些让我不知所云、满头雾水的书,从而惊觉自己的平庸和迷失。说实在的,警惕读书这个话题,多半是由它们制造出来的,于是使我产生了谈论的欲望。

  “警惕”这个词语具有一种不可确定的泛指性,因为书的诱惑力为它提供了对抗的种种可能性。人在书中,书在人手中。有些书的诱惑力的确能使你漂浮在一种廉价的阅读兴奋中,然而渐渐地,你失望了,你坠入了一种迷失,因为它丝毫不能走进你的灵魂。这时,你也许才会意识到必须有一种“警惕”的心理,并且必须及时从这种迷失中抽身退让出来。应该说,警惕读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怀疑行为,而是一种选择和挑剔。如今都在说“碎片化阅读”,但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阅读,我觉得中国现在的读书界还存在着心理准备不足和理论不足的现象。所以,警惕读书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想,读书人的心理准备和理论准备,归结起来都是一种自身修养的问题,这似乎就涉及到读书人的精神境界。对一个有眼力的读书人来说,选择的个人性,能够使他以一种冷静超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调整自己的阅读视角,在精神的世界里竖起一座从混沌走向澄明、由遮蔽到达敞亮的桥梁。尽管,人的精神世界由不同的成分构成,但只要是好书,任何一部能与其中的一个因素相对应的好书,都可能充当他的灵魂的教父和施洗者。

  现代生活的精神需要,容易使得读书人带着偶然崇拜的目光去注视他们喜爱的作家,于是,在不知不觉的阅读过程中,往往被作家的诗意描述的矫情所吸引、所迷惑,从而导致了某种迷失。我曾经被梭罗的《瓦尔登湖》深深打动过,使我的某些浮躁的心绪变得宁静与平和。我之所以选择了这本梭罗写于100多年前的并非望族的书,在于寻找一种灵魂的清澈。我所关注的,是梭罗在两年多的森林、湖畔和小木屋的生活中,对于人生的那种深刻体验。他从外在世界返回内心世界的过程中,为自己净化了人生的某些杂质,穿越了人际的喧嚣,从而洗就一种瓦尔登湖般清澈的目光。这种感觉一直到我在1996年读了《读书》杂志上程映红的文章,才知道瓦尔登湖原来被某种神话笼罩着。程文以充分的事实表明,由于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有了一些不光彩的劣迹,使得瓦尔登湖的神话在我们这代读者心中破灭了。现在看来,梭罗的“隐居”不过是一个想要隐士的声名却又不想过真正隐士的生活所作出的一种矫情罢了,而不是纯粹为了某种超然的精神目的。

  然而,像我这样容易患上先验性错误的现代读者,对于梭罗的崇拜以及对那个“隐居”故事的兴趣,使得我本能地缺少一种对于矫情的警惕性,这可能是现代读者先入为主的表现。

  《瓦尔登湖》与梭罗的真实心理历程的截然相反,这一点也恰恰无意地提醒了我们:作为一种文本,《瓦尔登湖》并不因为神话的破灭而影响了它对人生清醒的反思;并且,作为一篇杰出的英语散文,梭罗的那句后来一直被人们所记住的话:“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具有启蒙性价值的出发点。所以说,瓦尔登湖是一个神话,一个具有理想意义的神话;梭罗是另一个神话,一个故作姿态的孤独者的神话。无论如何,它们启示我们在读书中必须保持一种由书及人的警惕心理,真正使得某种正确的精神指向进入灵魂。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到三味书屋的读书,人声嘈嘈,一片鼎沸。待一切都静了下来时,先生还在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鲁迅写道:“我怀疑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读书能“入神”到这等境界,我想多少是逼入了灵魂,才能这般有滋有味,陶醉无比。当然,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得警惕一下我们的阅读。否则——“三味书屋”的先生在“指挥倜傥”时,一定会警告我们的,从而使得“一座皆惊”呢。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