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题记 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这一天阳光无比灿烂,下午恰有20分钟阅读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和班上的娃娃们一起共读了五本绘本,想写点什么,却在磨磨蹭蹭中搁置。学过许许多多的名人大家的读书故事,领教了五花八门的读书方法;教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感叹作者对书的痴爱;读过狄金森的《一本书》,他说“书朴实无华,却载着人类的灵魂”,与之深深共鸣。 小时候,读了很多连环画,《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花木兰》……足足有一个大木箱那么多,这些原来藏在小叔家的宝贝,如今不知是否还在老房子里?前几年在市图书馆的陈列柜里看到了一些类似的连环画,儿时的快乐刹那间浮现,恍惚间就以为那些书是自己家的。这是那些连环画在呼唤我?抑或童年! 小学三年级时,在语文老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优秀作文选》和一期《小火炬》,瞄了一眼便爱不释手,之后常常趁老师不在办公室,溜进去看一会儿。这当然逃不过陈老师的火眼金睛,后来,在这两本书刊的加持下,我的语文成绩蒸蒸日上。再后来,每一期的《小火炬》成了我的语言食粮,大概那时候开始,我的作文越写越好,中学时,我已是语文科代表。当时班上男生流行看武侠小说,入迷到英语老师大展手撕“侠客”,碎片常常在风中飞扬,女生们看琼瑶,倒没有那么张扬。而我喜欢的书很多,只要是书,大概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无论是找同学借来的《故事会》,还是表哥租来的《笑傲江湖》,或者《福尔摩斯》等各种侦探小说,都是 “灵丹妙药”,我分得很清,上课时绝不会“灵魂出游”。在这些“丹药”的滋养下,中考语文我虽以一分之差屈居第二,却有了一丝小骄傲。 上了师范以后,走进偌大的图书馆,我才知道“岛上资源有限”这句话的内涵之深。图书馆于14岁的我比饭堂更有吸引力,以至于我经常饿着肚子“啃书”,倒也省了不少伙食费。图书馆里的阿姨们都心疼我。馆长也注意到常常在角落里如饥似渴的瘦小身影,之后我参加过两届“全国师范生知识大赛”,也是托馆长的福。只不过负了众望,两次都只拿到了“优秀奖”。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我默默告诉自己 “学无止境”是一个多么辽阔的词,又岂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把握的!唯有继续努力! 一个秋日午后,当还是14岁的我和同学婷婷敲响黄加秀副校长的办公室大门时,我想是书籍给我的勇气。那次采访结束,正是晚霞铺满天空的时候,我立即想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一拍即合,定为主题目,兴奋成稿,参加了市里的征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我们欢呼雀跃,似乎云彩把我们的心情早就写在了天空,那是我又一次品尝到来自胜利的滋味。 翩翩思绪,驻足某个瞬间。当枫叶又红了,两年一次的省级征文比赛开始了,而我们这一届,恰恰只能参加一次,每个班只有一个名额。文选老师选了婷婷。 彼时“相见不如不见”, 如今那种擦肩而过的遗憾已被时光带走。 愿意相信“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在三年级师姐的介绍下,我加入了学校的星空文学社。在文学社里,认识了很多师兄师姐,每当看到他们的文章发表在校刊上,我是满满的羡慕。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指引下,我继续奔跑在读写的路上。 暑假的一天,晴空万里,空气里散发着快乐与神秘的味道。应邀去要好的同学家玩,她那上师大的哥哥带了一本《少年天子》,一翻便迷上,于是恳请加上求情,这本书得以带回家细看。不知看了多少遍,开学后依然不舍得还。带到学校继续看,不知什么时候丢了,我慌了,10块钱,那么贵的一本书,那么好看的一本书,那么难得的一本书,怎么丢了呢?我不断地自责,但无济于事。我从牙缝里抠出10块钱买了一本新书还给同学。那情景历历在目。 忘记了是哪天,我买了一本《简爱》,在宿舍看得入迷,在生管阿姨巡视后打开手电筒继续看,眼皮睁不开的时候把它藏在枕头下,连续几晚,引得对床的阿静也来凑热闹。几经软磨硬泡下,我的宝贝到了她手里,一翻开,她也迷上了,结果整个宿舍轮番看,直至书页都卷边了,犹记得那心疼掉泪,却只能在黑暗中默默抹拭的画面。 时间如水,在一页一页的书籍中匆匆流淌,《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不知道什么时候迷上了俄国文学作品,最喜欢的是普希金的诗,还把它们一首一首地誊写到笔记本上,每有闲暇,便装模作样地拿来吟诵一番。我想自己爱上诗歌的最初模样大抵如此。那些刻在血液里的文字在奔腾,当下,脱口而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是的,快乐的时刻很快来临。当国民诗人汪国真的诗像一阵狂风席卷校园后,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成了激励我不断前进的风帆,我也尝试着诗人的样子写下了第一首诗《聆听海峡》,它不但获得了莆田市“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主题征文二等奖,还有幸变成铅字,发表在《湄洲日报》上。当收到奖品和稿费的时候,激动的手,颤抖的心都在向自己表达祝贺。某天,我又在图书馆里享受阅读时光,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全国主题征文比赛启事,就默默地写了篇稿件寄了过去,本想着石沉大海,没想到几个月后获得了三等奖,还收到了《课堂内外》杂志社的邀请——成为他们的特邀小记者。我又默默地收起了证书和来信,告诉自己“天道酬勤”。 师范三年级开学,我很幸运地成了学校星空文学社的副社长,很多习作都变成了铅字,很多时候学校的广播站可能正在广播我的文章。那时的空气便会随着柔柔的广播声飞扬,深吸几口,还会夹着玉兰花的香。 毕业后,各种书刊依然伴我左右,好朋友送给我的礼物除了CD,也是书。“厚积薄发”,偶有小得,写下来的作品偶尔发表于《湄洲日报》等,未曾谋面的编辑也会打电话和我约稿。渐渐地,也有近百篇了,最高兴的是在《福建文学》发表了一首诗。再后来,写了一篇七千多字的论文,获得了省级大奖……我想这些都是托书籍的福。 那些与书共舞的日子,熠熠生辉。它们陪我度过成长,激励前行,追求梦想,淘到了岁月的真知灼见;它们送我走向远方,遨游长空,潜行深海,见识了世界的万千风情;它们带我披荆斩棘,疗愈心灵,笑傲生活,拥有了阿Q的胜利法则…… “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当有人说岁月的杀猪刀没有雕琢我时,我总笑笑说都是书的功劳。与书继续共舞,做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大概是我的人生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