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时光有着一种别有风韵的美。漫步在故乡的田间小路上,抬眼望,绵延至远方的是绿,杨树林的翠绿,果园的碧绿,枣芽的嫩绿……那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绿在无垠的天地间挥毫泼墨,以最深沉、最醇浓的色调绵延至无边无涯,溢满了故乡的每一寸土地。站在这绿色的层层包围之中,我的心似乎也被这绿色浸染,被压抑已久的惬意和快乐瞬间苏醒在这一望无涯的绿色海洋里……漫步纳凉,读诗思远,是非常好的消夏方式。古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纳凉佳作,时至今日读来,依旧令人顿感凉爽惬意。 漫步树下或走进竹林,是古代人们采取的乘凉方式。诗人王维避暑纳凉时,曾作《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中可以感受诗人的悠闲情趣。诗人高骈与友人曾在纳凉时诗兴大发,当即吟得一首《山亭夏日》:“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读罢,眼前仿佛有一幅别开生面的山中消夏风俗画:山亭古树参天,人迹罕见,蔷薇飘香,置身其中,自然会周身清凉,酷暑顿消。而诗人李嘉佑在考取进士后,谋得了一个清闲的小官。他不羡慕侯爵的尊贵,在江边修建了竹楼,夏日于此纳凉时有感而发,作得《寄王舍人竹楼》一诗:“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此情此景,不知令多少人羡慕。 临水之地也是古人避暑的最佳选择。诗人刘禹锡曾作《刘驸马水亭避暑》:“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全诗描写出文人们在竹林水阁、绿荫小亭纳凉,静听水声潺潺,饱览园中秀色,清凉自生的快意,读来犹如欣赏一幅夏日纳凉的美丽画卷。诗人孟浩然有《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诗人于夏日纳凉的闲适自在。也有诗人在水边乘凉时挥杆垂钓,诗人司空曙的《江村即事》一诗就描写了纳凉垂钓之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试想,划着小船去钓鱼,安安静静地等鱼上钩,火热自然被抛在了一边。傍晚时,把船泊在池塘边,用自己垂钓的收获做下酒菜,然后美美地进入梦乡。这种闲适,真可谓羡煞神仙。 晚上,推开窗户,夏风徐徐,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窗外是田畈与山林,此刻,山野田间,蛙声一片!白天,我们似乎从没在田地山林里看见过青蛙,此时这蛙鸣却如此响亮。真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有蛙声,农民就有播种的希望,就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青草池塘独听蛙”,听的是丰收的赞歌。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消暑》可谓是对这观点的诠释:“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炎炎夏日,不妨在荫林中漫步抑或在泉水沟边品一滚清甜悠远的山泉,读几首妙趣横生消夏诗,丝丝清凉也一定会透彻脊背,炎炎夏日里就多了一丝清凉、一抹绿色、一缕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