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民间有一句常用的谚语叫做“二十四精困城门桶”。意思是讽刺善于谋算的人反而落得尴尬,聪明过头了反而为聪明所误,“精”就是方言之“聪明”;“困”就是“睡”;“门桶”是指传统房屋正门厅房前的凹入处,亦称“大门桶”或“门兜桶”,又因方言谓“凹”曰“塌”,故又名“塌桶”。“城门桶”就是城门前的凹入处或城门门扇外的门框处。 传说,一位家道中落的穷书生为筹措入京赶考的盘缠,向土财主“二十四精”借钱。“二十四精”说穷书生家有横财,何须借钱。原来,穷书生父母在世时,曾经为他定了亲,女方家是城里的大财主。但就在女方父母准备好嫁妆要遣嫁完婚的时候,女儿不幸夭亡。岳父母伤心之余,放话给女婿,说是女婿将来另娶后,如果新婚夫妻能上门认亲(即妻子认两个老人为义父母)的话,老人要把原先为女儿置办的价值千金的嫁妆相赠……当然,老人的美意对穷书生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因为他家徒四壁,哪有钱另娶?于是,“二十四精”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穷书生设局:把自己心爱的老婆租借给穷书生做假新娘去赚嫁妆……假新娘的表演很成功,岳父母不但兑现承诺,还赠给很多贵重礼品。但是,老人要挽留小两口在家过夜。盛情难却,又怕事情败露,假夫妻只好硬着头皮留宿……“二十四精”不知情况有变,左等右等还不见对方交还娇妻,于是急忙赶往城里。但是,这时城门已经关闭,于是只好蜷缩在城门外熬过一宵……这就是“困城门桶”的情节。 最后,“二十四精”把穷书生告到县衙。县官审理后,把原告的老婆判归被告。结果,“二十四精”不但把老婆给租没了,还落下了笑柄。 “二十四精”的故事可能从外地传入。因为,国内许多地区的剧种都有这出传统戏,剧名通常都叫《张古董借妻》。不过,可能由于传入的年代相当久远,已经完全跟莆仙的民间生活、地域文化和方言特征水乳交融,成为地道的莆仙戏传统剧目。 从剧目名看,其“精”“困”和“城门桶”,无不为方言所特有,而最接地气、最能体现方言文化内涵的,则是“二十四精”这一运用谐音修辞的角色名。 莆仙人可能认为,“二十四精”字面含义是非常聪明,其作为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二十四”,是为表示数字大(量多)而偶然取用的数词,因为民间也有“十二岁会别二十四代”(别:认识,了解)的俗语,其“二十四代”即泛指代数多……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得要旨。因为所谓的“二十四精”,实质上是“二十四帧”的谐音。 这就涉及了传统民间常用的“帧”字。“帧”的汉语本义指画幅,亦作字画、照片的量词。现代汉语有“帧频”一词,为现代影视术语,字面含义就是“帧”的频率,指每秒钟放映或显示的帧或图像的数量。 “帧”字在方言的运用古已有之,而运用者不是读书人,而是民间的织娘们。大家都知道,传统布料都是靠手工纺织出来,“男耕女织”是传统农家最普遍的生产劳动模式。 “帧”就是手工织布时期的常用术语。从数字上看,它体现为经线的条数,传统以四十二对经线(上下片各42条)为一“帧”。而在实际运用中,帧数并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字,只有在特定布幅宽度下才有所谓的“帧数”。所以,帧数实质上跟特定经线的粗细和疏密的双重因素密切相关。在布幅固定的情况下,帧数越少的,经线就越粗疏,经线数也就越少;反之,经线就越细密,经线数就越多。传统布料帧数最少的是四帧(粗麻布),最多的是十二帧(传统纻布和后期混合工业纱线纺织的布料)。 “二十四帧”就是最高帧数的翻倍,为夸张的帧数。其方言音读同“二十四精”,民间因以之谐音“二十四精”,谓“加倍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