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御史江春霖》是福建省莆仙戏剧院近年来精心打磨的一部历史剧力作。在晚清的历史困局中,塑造了御史江春霖、太后慈禧、庆王奕助、直隶总督袁世凯、邮传尚书岑春煊、进步人士于右任、天津名伶杨翠喜、老仆五叔等形象鲜明、色彩浓厚的人物。赓续了莆田历史剧的优秀艺术传统,生动再现了莆田籍爱国官员江春霖的人物风骨,在“大势不可为”的晚清官场中,坚持忠直公正的士大夫节操,满怀激浊扬清的政治抱负,虽在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下不免失败,但仍保有“为民心不死”的初衷。在病入膏肓的晚清朝廷里,在满眼混沌的新旧变局中,江春霖的直声敢言,就像一抹西风残照,虽悲凉苍劲,但不掩其烛照漆漆夜空的光辉。 江春霖的时代困局 江春霖这个历史人物的特殊性与典型性,在于他身处“大势不可为”的时代困局,但又不让自己装聋作哑、流于时弊。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凭借御史的铁舌钢喉,去振呼呐喊,试图“蚍蜉撼树”打破这个困局。晚清这个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时代困局,注定了江春霖的悲剧,也铸就了江春霖的普罗米修斯式的伟大,同时也描摹出慈禧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时代群像。庚子之变后,有心在政治上“痛定思痛图良改”的慈禧太后,她有着赏识、重用、体贴江春霖的诚意,这让我们看到慈禧少见的温情的一面。但当她一看到康梁假照片,一想到“挖爱新觉罗墙角”,瞬间翻云覆雨,又让我们看到她常见的冷酷的一面。她作为晚清政治最大的操盘手,一切的改良,都只是为了维护濒临崩溃的满清贵族专制的狭隘政治格局,而非真正为了国家命运。这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困局,而江春霖最大的悲剧,在于他又必须依附这个困局,成败只在慈禧的喜怒一念之间;代表腐朽旧官僚的奕助与代表北洋军阀的袁世凯,他们没有江春霖的爱国爱民的心胸,只想不择手段地维系自身的集团利益;岑春煊虽为中流砥柱,其实跳脱不出旧式党争的窠臼。他对江春霖到底是同道相谋,还是党同伐异,费人思量;作为进步力量的于右任,则像一面铜镜,衬照出江春霖自身最大的困局。他结交、同情进步人士,但是自己却止步于一个忠君爱民的传统士大夫,仅限于用御史的监察力量,去抨击腐朽权贵,希冀清廷的政治改良。他无法,也不能,更不愿,像孙中山、于右任那样去掀起狂风暴雨的革命,推翻清廷的旧体制。慈禧、庆袁、岑春煊所编织的困局蛛网,让江春霖看到突破的希望,也倍尝危困的绝望,又不能走上于右任那样的进步道路。这是晚清时代的困局,也是江春霖人物的困局。还好,木兰溪畔的梅阳故里,留给了他最后的出路。既然无法兼济天下,那就退而造福桑梓。这不仅是江春霖的典型,也是那个时代所有传统士大夫的典型。具备这种时代的特殊性与典型性,是江春霖这个戏这个人,作为一部历史剧最大的艺术与学术价值所在。 历史洪涛下的涓涓细流 江春霖作为莆田的一代乡贤名宦,在当地留下很多的传奇故事,编剧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当中。比如第一场,江春霖换笔迹参加御史选举考试,巧妙躲过奕助集团的暗中黜陟;刚擢为御史,即向慈禧太后谏阻使用洋胭脂,慈禧为之当殿洗脸;第五场,江春霖在告发奕助贪腐罪状之前,先向慈禧讲述家母丢失耳环的陈年旧事,等等。这些传奇故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该剧的情节性、观赏性,犹如在思想深刻、矛盾尖锐的历史大风大浪中,注入了一条条涓涓细流,让观众看起来,感觉像和风细雨一般的赏心悦目。避免因为历史剧的矛盾思辨,而导致舞台戏曲性的降低,使得该剧的莆仙地域风情更浓。特别是给予了人物塑造以生动而广阔的二度发挥空间,比如第一场,江春霖甫任御史,就谏阻使用洋胭脂,突出了他“憨直”的人物特性,同时也是对慈禧太后是否决心整肃朝纲的一种试探。慈禧不但不忌讳容颜衰老,还当殿洗脸,既显示了对江春霖的信任,同时也释放出对奕助等人的朝局威慑;又比如第五场,慈禧一看见江春霖持杖觐见,就问他年纪不大为何持杖?江春霖回答拐杖乃家母所授,并蕴含故事。慈禧笑说她最爱听故事,特赐江春霖坐讲。江春霖搬椅子的那段程式表演很精彩,而慈禧一直亲切地招呼他坐近一点。江春霖娓娓道完故事,再意味深长地点明“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的进谏主题。这段情节很传统很有戏曲味道,突出了戏曲“曲径通幽”的独特叙事手法,演绎了难得一见的君臣相契的温馨场面。同时,也为不久之后慈禧的翻云覆雨做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清廷统治者的喜怒无常与疑忌寡恩。这一系列的传奇故事,减轻了历史剧的“重”与“硬”,加强了观赏性的“轻”与“软”,让观众看戏不累,当时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夺目的人物塑造 该剧从剧本一度到舞台二度,成功塑造了奕助、袁世凯、岑春煊、于右任等晚清风云人物,也不乏五叔、杨翠喜、江妻等质朴的平民角色,让我们看到了末、靓妆、丑、生、旦等琳琅生辉的莆仙戏行当表演,感受到古老剧种在创作近现代题材上的艺术活力。特别是御史江春霖与太后慈禧这两个主角人物,以其深入的剧本内蕴、扎实的舞台表演、入胜的表现手法,折射出夺目的人物光彩。江春霖的人物表演,着眼于他“憨直”的角色属性。在官官钻营权位的时局中,他不求爵显职要,抱定了“御史秉正直言”的谏官之志,巧换笔迹,考取御史。在文武噤若寒蝉的朝廷,他一士谔谔,谏阻慈禧使用洋胭脂,弹劾袁世凯结党营私。演员把这个人物的刚正、不擅权变周旋,甚至有点不谙官场潜规则的独特性格,通过唱念的高亢激昂,表现得相当到位。然而,他又不是一味的憨直,在第二场与亡妻的梦境倾诉中,从鹣蝶情深的双人舞表演,我们看到了江春霖柔软的心灵深处。演员把“共剪西窗春衫秀,相敬如宾约白首”的夫妻缠绵,“疾不知,殓不就”的夫妻悔恨,“聚少离多,可怨学生”的夫妻愧疚,一层层刻画得入木三分,情深意动。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想,亡妻在梦境中对江春霖太过刚直的担忧与劝告,其实暗喻着他内心的辗转与矛盾。但又借梦境在做心灵的疾呼,“御史之路,如履薄冰”“凭一己之力,明知不可为,哪怕蚍蜉撼树”“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官箴,惟独对不起贤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家有国、有情有悔、血肉丰满的御史形象。遭遇政治失败后“刹那间跌落九重天”“盼能补天,却寸心炼石已无望”断肠悲凉的吟唱,离京返回故里“一别宦门心似水,两袖清风田园归”“阅尽三千兴亡梦,且向民心付真情”的恬淡自适,让我们看到江春霖这个主人公,在人物塑造上的跌宕有致与游刃有余。另一主角慈禧太后的人物塑造,同样给我们以不小的心头震动。庚子之后的慈禧,已经步入人生最衰老的暮年,演员对人物的举手投足,很生动地显现出老态龙钟的形象特征,但是稍稍欹侧的头脸,抑扬顿挫的唱念,又不减皇权的威严与冷酷。以第五场尤为精彩,开头的照相,透出慈禧后宫生活的雍容奢靡,折射出她接受西方先进事物来改良自己,只不过是表面而已,内心还是守旧的部族统治;听江春霖讲拐杖的故事,又让人感觉她像平凡老者一般的和蔼通达;当看到庆袁伪造的岑春煊与康有为的报纸合影,她用反复的后退低头注视,表现内心的冲击与震惊。再用反复的无力向后踉跄,刻画她的慌张、猜忌、恼怒的心理流程。最后强撑挺立、咬紧牙关的下旨,则显示出她残酷的政治反覆。就个人己见而言,我觉得该剧的慈禧太后,是我迄今所见过的舞台上塑造得最好最神似的。 江春霖与袁世凯在酒桌上的一语双关、针锋相对,让我们看到了莆田历史剧人物矛盾深刻思辨的艺术传统。江春霖最后眼见就要参倒奕助了,却又被那张伪造的报纸合影所反转,当时我坐在观众席便由衷想起了《魂断燕山》,魏忠贤与客氏最后的政治翻盘,那种莆田历史剧对古代政治残酷性的精彩演绎,可谓一脉相承。如果说,江春霖这个历史人物,让我们看到了晚清的一抹西风残照。那么,《御史江春霖》这个戏,则让我们看到莆田历史剧创作的艺术赓续,像当空的旭日一样,让观众充满了希望与期待。谢子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