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在绶溪公园散步,路遇一个女子,在发送宣传单。她给我一张宣传单时,还递给了我一把塑料蒲扇。接过那把蒲扇的瞬间,我不由心头一震,多么熟悉的蒲扇啊! 蒲扇,虽然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用过了,但看到它,犹感亲切。于是,我欣然接过,仔细打量一番。扇子制作精致,柔和的线条,曲折有致,精美的图案,仿佛就是一件艺术品。我深知,现在家里有电扇,用空调,那蒲扇,再难派上用场。但我仍不舍丢弃,而是带回,插在笔筒里,摆上书桌上,不失为一把承载着满怀美好记忆的摆件。 面对那蒲扇,思绪纷飞,不禁想及小时候蒲扇轻摇的旧时光。 那时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蒲扇便是家家户户消暑的必备之物。记忆中的蒲扇,大多是由棕榈叶制成,或由细长的草叶编织而成的,呈圆形,边缘带着些自然的褶皱,扇柄简单而朴实。扇面上或许会有一些修补的痕迹,但这并不影响它带来的清凉。 夏日的午后,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热气蒸腾,犹如置身蒸笼。人们总喜欢搬一把竹椅,坐在树荫下,或廊道间,手中轻轻摇动着蒲扇,扇风乘凉。蒲扇如蝶振翅,不紧不慢,扇底生风阵阵,习习拂面,安然惬意。而我们小孩,却不管天气炎热,三五成群,一起嬉戏玩耍,总玩得脸蛋通红,满头大汗。这时,大人看到,会提醒我们别哄闹,别热着,赶紧过来,扇扇风,凉快一番。听了大人的话,我们还真觉得有点儿热了,就靠着大人坐下,让大人用蒲扇扇风取凉呢!待凉快了,我们又欢快地跑开了。 到了夜晚,一日的热气渐渐褪去,晚风习习,家家户户都会把竹床躺椅搬到院子里,乘凉休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话农桑,聊逸闻趣事,家长里短,无所不谈。而我们小孩呢,望着繁星闪烁,流萤飞舞,月色清辉流泻,兴致勃发,央求大人给我们讲故事,什么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祝英台与梁山伯、聊斋故事等,我们是百听不厌。大人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那把轻摇扇风的蒲扇,成了讲故事的道具,只见蒲扇随着故事情节起伏,时徐时疾,时高时低,极大调动起我们听故事的兴致。大人也似乎陶醉其中,乐此不疲,我们也听得兴味盎然。 不知过了多久,大人或许讲累了,少了些许激情,我们也听困了,该休息了!我们躺在竹床躺椅上,大人在用蒲扇扇风的同时,也为我们驱赶蚊虫。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梦乡,大人才把我们抱进屋里睡觉去。 蒲扇不仅是消暑的工具,还是邻里之间传递情谊的纽带。那时的蒲扇,多是我们自行制作的。一些手巧的邻里,一到夏季都会主动制作些蒲扇免费送给亲朋好友。我奶奶就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会精选细长而柔韧的草叶编织篮子、蒲扇等,主动送给邻里。邻里也总夸我奶奶心灵手巧,什么手工,只要她看过就会做。奶奶却总以笑笑回答,说什么手工,是一窍通百窍通。我们也深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把自己搞得一身才艺呢?在我记忆里,没有上过学的奶奶,除了识字少外,什么算斤两、价钱,比我们上过学的算得都快,什么农活、生活中吃穿住的活计,几乎没有她不会的。编织蒲扇,对我奶奶来说是小事一桩,无足挂齿。但至今想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蒲扇,也见证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互助。 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电扇等现代化的消暑设备已经普及,蒲扇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我看到那把塑料蒲扇,小时候那些美好的回忆便会涌上心头。它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夏日的清凉,更是那段纯真而又美好的童年时光,以及那份浓浓的亲情和邻里之间的温暖情谊。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那些与蒲扇相伴的日子,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灵的慰藉和力量的源泉。在这喧嚣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偶尔回忆起那段蒲扇轻摇的旧时光,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让我重新感受到那份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 蒲扇轻摇的旧时光,总感亲切而美好,总会唤起我柔情的记忆,促使我不由得敲起键盘写下此文,感念已然逝去的、难以忘怀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