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特殊教育摆在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政策保障显著加强、投入力度明显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对残疾学生的补助也逐年提高。在政策的扶持下,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近年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拥有3座配备现代先进设备的教学楼、崭新的塑胶大操场、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新建成的综合大楼也投入使用,各种功能室更是一应俱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更离不开学校这些优秀的老师,而陈翔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翔告诉记者,她很平凡,选择特殊教育这一工作,就会用心用情去培养孩子成长。 2023年6月7日,陈翔老师的得意门生黄镇宇,成为福建省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全盲考生。是年8月,他终于如愿以偿收到了江西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这为其他追求梦想的盲生树立了榜样,也让老师陈翔感到欣慰。 据陈翔介绍,近年来,他们视障部、听障部的许多学生在参加高校残疾人单招考试时,有的被北京联合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录取。 在谈及自己特教生涯时,陈翔说,1996年秋,她中专毕业后,被安排到莆田市聋哑学校,当她忐忑不安地来到涵江汽车站,穿过旧福厦路,又七拐八弯地走过几条幽深的小巷,一路打听,才来到位于涵江塘北路176号的市聋哑学校。 站在操场上,原本心里就有些许失落的她,面对比想象中还破旧简陋的校园,就像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木木地站在那里。几位聋哑学生看见拉着行李箱的她,就用手语问她是不是新来的老师,她回复“是的”。这时学生们便纷纷围上来用手语向她问好,并帮助她拿行李。那一瞬间,望着孩子们单纯朴实和期待的目光,以及热心助人为乐的行动,她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来到学校,她被安排到盲生部,她带的是第二届盲班,共11位学生,她担任班主任兼数学教师。盲生部开办于1995年,由于当时学校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主管部门便在城厢区霞林街道育华小区内一楼购买了两套房子作为盲生学习生活场所。由于经费有限,只简单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装修,十分简陋。她和同事们就是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教孩子们学习盲文,教他们用指尖“看”世界,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彼时,特殊教育在社会上的关注度不高,加上宣传力度不大,许多偏远地区难免存在遗漏现象,同时不少残疾孩子的家长缺乏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理念。为了让每一个适龄盲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她和同事们一起,不辞辛苦,利用节假日到山区、沿海去摸排情况、宣传发动。通过不懈的努力,把盲童一个个带到学校接受教育,此举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学生增加了,可是教师却没有增加,尤其生活教师不够,以至出现学生周末没有人看护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教师们便主动承担起周末的值班任务。每到周五下午,陈老师便和周末值班的老师一起到学校看护学生。学校缺少音乐教师,一位老师便自学风琴,用风琴给孩子们伴奏,还教孩子们吹口琴、笛子、拉二胡等。陈老师则教孩子们诵读经典作品。2023年5月,她辅导的学生在参加莆田市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一等奖。2023年6月,她指导的学生在参加莆田市第十四届少儿故事大王比赛获得二等奖。由于成绩斐然,2023年9月,陈翔被评为“莆田市先进教师”。 据介绍,为了培养孩子们拥有一技之长,残奥会冠军郑培峰也到盲生部工作,还开设学生按摩(手法)技能课程。 2002年,莆田市聋哑学校更名为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之后,又兼并了位于梧塘镇的原莆田县聋哑学校,特教事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