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社会
“降温神器”竟是“行走的煤气罐”
莆田消防提醒:使用时要远离明火和高温
【发布日期:2024-08-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炎炎夏日,有的车主为了“消暑”想尽办法,一些“降温神器”也应运而生。最近市场上涌现出众多标榜具有迅速降温效果的产品,其中降温喷雾因其宣称的“瞬间冷却、即刻降温”“10 秒内喷洒即可导致物体表面结冰”“随心所欲地喷洒于任何需要降温的区域”等特点而备受青睐。这种喷雾被广泛用于汽车的方向盘、座椅、衣物等需要降低温度的物体表面。但是,随着这些产品的热销,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这些产品的潜在风险,8月6日上午,莆田消防救援支队组织涵江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提醒广大市民使用网红“降温神器”一定要注意安全。

   实验一:消防员将降温喷雾持续喷射在一片常温的猪皮上。结果,短短几秒钟内,猪皮表面迅速结霜,变得脆弱易燃。这表明,如果长时间或大量地在皮肤上使用这种喷雾,可能会造成创伤。

   实验二:消防员将喷雾喷向无人的方向,并逐渐将火源靠近。结果,空气中的喷雾被迅速点燃,形成了巨大的火焰,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喷雾的易燃性。

微信图片_20240812110154.jpg

   实验三:阳光热烈,室外温度达到38℃,实验现场备好私家车辆,此时车内温度接近50℃。使用降温喷雾5分钟后,消防员用测温枪一量,车内温度升高接近70℃,现场人员已经开始感觉到明显不适,呼吸急促。

   由此可见,市面上销售的“冷冻喷雾”产品中,其液化气体的常见成分是小分子的烷烃类物质,如丙烷或丁烷。部分产品标签上可能会标注“LPG”,这是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的缩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用煤气罐中的燃料。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和丁烷,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丙烯、丁烯等化合物。

   然而,丙烷和丁烷这两种成分,因其易燃特性,一旦与空气混合便可能产生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它们在遇到热源或明火时,极易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因此,如果在车内或人体表面大量使用这类喷雾进行降温,一旦接触到明火或处于高温封闭环境中,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消防部门提醒市民:网红降温喷雾、防晒喷雾等“防暑神器”,花露水等都含有一定的易燃成分。使用时要远离明火和高温,在室内使用完这类产品,应该立刻开窗通风。类似的产品还有香水、打火机、移动电源等都是易燃易爆品。夏季车内温度过高,这些物品放置在车内在长时间高温日照下容易膨胀爆炸,进而引燃车辆内饰,引发火灾。建议车主们在日常定期维护保养车辆;不要私自改装车辆,不在车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避免车辆长时间暴晒,建议车内配备车载灭火器。夏季车辆温度太高时,可以提前启动开起车窗散热或预先停放在阴凉处,尽量不要使用易燃产品。 

    晚报记者 杨美钦  通讯员 关凌航 郑晓钰 文/图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