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招生、广纳英才、文化育人……校地这些做法获省教育厅推介。 福建师范大学“三个高标准”做好招生录取工作 福建师范大学严格录取操作规程与信息安全责任,分管校领导驻点指挥,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平稳有序。组建24支教师服务队赴九地市开展宣讲咨询42场,开通22个分省招生咨询QQ群与27部热线电话,吸引4200余名高中生“打卡师大”。三是宣传实效高标准。制作招生微视频56个、学科宣传片3部,播放量超百万,在招生官微开辟学院介绍、专业巡礼2个专栏,推文49篇。 闽南师范大学打造“闽南文化+”特色校园文化 闽南师范大学举办国台办年度重点交流项目“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构建本硕博一体“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人才培养体系,开发闽南语诗词吟诵、闽台民间文化等特色课程40余门,编撰闽南文化特色教材20余部,开设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系列讲座200余场。打造芗涛剧社、木偶学会、大鼓凉伞、南音弹唱、漳浦剪纸、歌仔戏等闽南文化特色社团。连续8年举办国台办年度重点交流项目“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 福建理工大学扎实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福建理工大学 “新竹”五老工作室入驻学生社区。成立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专项建设经费,出台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考评体系等4项管理制度,设置5个功能型党支部和4个临时团支部。开展微党课、微团课、理论宣讲、社区“攀”讲等活动50余场。推进校友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等校外专家进社区,形成社区育人合力。上线“苍霞报修系统”“场地预约系统”等智慧平台,实现21项涉及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相关事务线下转线上办理。 福建江夏学院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 福建江夏学院建设思政课程群,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双轨课程,7门思政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挖掘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与本土资源共通点,推出“严复”主题思政课,8万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建设虚拟仿真平台和VR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师生交互联动”模式,嵌入运用对话互动式、专题研究式、小组辩论式等教学方式,8个项目获评省级教改项目。 南平市三载体推进乡土文化进校园 深挖本地人文和历史资源,将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编写成校本课程,多学科融合丰富课程内容,行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乡土文化课程体系。遴选“乡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20所,以传统节日为背景举办乡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建窑建盏制作等特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乡土文化魅力。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将乡土文化元素植入校园文化创设,打造浦城剪纸、五夫龙鱼戏、建州拓印等课后服务特色课程67个,营造浓厚乡土文化育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