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吴志 陈琛) 8月19日,在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正在进行。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柯力,作为港区思政辅导员,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带到了基层一线,为执勤的移民管理警察、码头作业工人送去了“精神食粮”。 “以往,基层民警职工只是在会议室上学习思政课,比较难学深学透。”对此,作为福建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柯力副教授感触颇深。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把课堂“搬”到东吴港区,与莆田边检站联合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基地”,创新学习的链条由此形成:定期设置研学主题,由高校专家现场讲课,基层党员再结合港口业务研讨,牢牢掌握党的创新理论。 当天上午,在东吴港区国投9号泊位,巴拿马籍“艾拉”轮正在加紧卸载7万吨煤炭。甲板上,7名外轮船员对柯力副教授和莆田边检站执勤一队队长姚瑶,挥手致意。姚瑶说,推行党支部书记“接待日”和党员示范岗,党员民警全力落实港口边检行政许可“一地办证、全省通用”等服务举措,对口岸航运企业100%落实“随到随检、零等待、零延时”等服务承诺,为港区发展输送“红色暖流”的同时,逐渐形成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莆田边检站执勤一队党支部书记刘吉明介绍,由高校思政老师担任辅导员,在港区一线设立全天候、实体化党建阵地,推行移民管理等口岸单位与地方政府、港区企业基层党组织制度化、常态化优势互补,这在福建的港区党建联创活动中尚属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