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莆仙戏《踏伞行》四地巡演活动在江西抚州汤显祖大剧院圆满收官,不绝于耳的叫好声、欢呼声,久久回荡在剧院,回荡在《踏伞行》剧组每位演职人员的心间。 这场历时21天、跨越福建、广东、江苏、江西四省的巡演盛事,不仅刷新了莆仙戏《踏伞行》的巡演记录,更是莆仙戏这一古老剧种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跨越地域界限传播的文化壮举,让四面八方的观众共同见证了莆仙戏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理念的完美交融。 文化共鸣与乡音传承的双重交响 《踏伞行》作为福建省莆仙戏剧院的重点文化艺术项目,自2018年首演以来便备受瞩目。该剧由著名剧作家周长赋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和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清华担任主演,共同演绎了“一生一旦一把伞”古代青年男女唯美的爱情故事。 从闽南茶都到南海之滨,从汉唐古郡到才子之乡…….《踏伞行》每到一处,都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其中找到共鸣,文化交流与美的共鸣交织,将观众引入这莆仙戏文化的光彩和魅力之中。 演出结束后,剧场内都会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这种情感的传递与交融,让原本陌生的观众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共同沉浸在这份来自莆仙戏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而观众的热情也感染着每一位演员,他们多次谢幕,用最真挚的方式回应着观众的热情与期待,这份互动与连接,成为了《踏伞行》演出中最温馨、最动人的瞬间。 “从未看过如此惊艳的戏!灯光一亮,演员一开口,我就知道这一趟值了,美得让人心醉,简直舍不得离开!”驱车200多公里、历经三个多小时从赣州专程赶来的李先生,在江西抚州汤显祖大剧院观赏完《踏伞行》后激动地说。 “《踏伞行》太让我惊喜了!它的惊艳程度超乎我的想象,这是莆仙戏给我带来的崭新的认知。那个下雨的场景两个人撑着伞同行的画面真的太唯美了,老师们的表演也是真的好,念白听着富有节奏和韵律,动作尤其是他们的步伐也很有特色,让我眼前一亮。这部剧真是精品呀!”携全家人来梅兰芳大剧院观看演出的林女士也止不住地夸赞道。 而每当《踏伞行》的足迹踏进新的城市,各地商会及莆籍老乡们总是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踏伞行》剧组的到来,为《踏伞行》剧组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与欢迎,让这份来自家乡的温暖与支持如影随形。 深圳市莆田商会会长、福建黄金码头珠宝集团董事长林国春、陈金华等企业家们,在得知家乡戏《踏伞行》即将来深圳演出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激动与自豪。林国春会长深情表示:“莆仙戏是我们莆田的文化瑰宝,能够在深圳这座现代化大都市中绽放光彩,是我们所有莆田人的骄傲。作为商会的一员,推动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们责无旁贷,也倍感自豪!” 专业评论与观众认可的双向奔赴 《踏伞行》不仅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誉,还深深吸引了专业艺术评论界的目光。 专家们一致认为,《踏伞行》在传承与创新的天平上找到了难能可贵的平衡点。它如同一座桥梁,既牢牢扎根于莆仙戏深厚的传统土壤之中,保留了那份古朴典雅、韵味悠长的艺术特质;又勇敢地跨越时空的界限,巧妙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与表现手法,使得这部古典戏曲焕发出了全新的时代光彩。 国家一级演员、泰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委谭步权指出,正是《踏伞行》剧组持续不断地打磨、精益求精,才有了如今这么完美的舞台呈现,堪称当下“守正创新”的典范之作,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元素,让人看得特别过瘾。国家一级演员、抚州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主任、抚州采茶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岚指出,《踏伞行》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更是将观众引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就文本而言,剧本结构紧凑、情节丰富;在音乐方面,将现代音乐与莆仙戏的古朴结合,独特好听;在舞美方面,舞台干净,空间感十足,将中国戏曲的虚拟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演员表演方面,专家们同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国家一级演员、饶河戏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于文华指出,《踏伞行》是一部非常值得交流推广的好戏。演员对人物的把握十分到位,两位主演潇洒儒雅、婀娜多姿,表演细腻真实,一把雨伞贯穿全剧,“踏伞”“拽伞”“让伞”“拖伞”开合有度,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很自然,并且将莆仙戏的剧种特色也展现了出来。 精湛表演与后勤保障的完美配合 回想起这次巡演,《踏伞行》剧组的每一位成员都感慨万千,“在舞台上,我们不仅仅是演员,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主演吴清华说道,“我们深知,《踏伞行》不仅仅是一部戏曲作品,它承载着莆仙人民千年的情感与记忆,是南宋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在每一次的演出中,我们都倾尽全力,将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每一个眼神都力求做到精准到位,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表演,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来自古老岁月的文化魅力,体验到《踏伞行》所传递的深邃情感与独特韵味。” “回望这段巡演之路,每一站都留下了我们汗水与梦想的印记。每当夜幕降临,城市被璀璨的灯光点亮,我们站在那束汇聚了无数目光的聚光灯下,心中便涌起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那是对艺术的热爱,对观众的尊重,更是对传承莆仙戏曲文化使命的坚定信念。”主演黄艳艳告诉记者。 而剧组中的后勤人员,虽然不像演员那样直接站在聚光灯下,但他们同样为这次巡演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作为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的经典剧目,《踏伞行》幕后的舞美工作,无异于一场浩大的舞台工程,五辆九米六长的大卡车所满载的舞台装置、服装、道具、灯光音响及大件乐器等,全靠剧组演职人员装车卸车、装台拆台。 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剧组演职人员展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协作精神。他们不分昼夜,装车卸车、装台拆台,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工作的严谨与认真。在紧张的筹备期间,他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争分夺秒地进行设备调试与舞台布置。从舞台的每一个布局到灯光的每一束光影,从服装的每一针每一线到道具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无数次的推敲与打磨,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只为将最完美的表演呈现给观众。 “看着演员们在台上光芒四射,我们心里也充满了骄傲与自豪。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能够成为这样一部伟大作品背后的支持者,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后勤负责人林春红说道。 众多的演员和乐手在完成高强度的舞台工程之后,再走上舞台,去完成演出中的角色塑造,音乐的精准演绎。欣慰的是,每一场演出的完美呈现,都受到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由衷的赞叹,贯穿全剧的“莆仙调”得以跨越千山万水,在各地传唱开来。谢幕时刻,观众热烈的掌声、欢呼声,久久地驻足停留,是对于每位演职员最好的褒奖。 “踏响”四城,回声悠扬。此次《踏伞行》的巡演活动虽已画上圆满句号,但其艺术魅力与文化韵味却如同悠扬的回声,长久地回荡在中华大地上及每位观众的心间,如同春日的步伐,始终向前,永不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