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要闻
中秋专题 我们的非遗 | 莆仙习俗——中秋节
【发布日期:2024-09-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莆田文旅】

阴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

愿得年年,

常见中秋月。

——明  徐有贞《中秋月》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相传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开始祭拜月神。因为这个季节秋高气爽,月圆明澈,帝王遂选择在中秋之夜祭拜祈福。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形成节庆,拜月之说突显了中秋与月亮之间的关联。

另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各种水果、农作物陆续成熟,农民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秋之“一半”的“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备办粗粮、果品,庆祝丰收,答谢土地的馈赠,形成中秋节庆。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朱元璋月饼传递起义的传说流传十分广泛。据说当时朱元璋准备起义,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韫想出一计策,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成功。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莆仙中秋习俗


女儿送秋

在莆田过中秋,出嫁的女儿携礼回娘家被称为“送秋”。一般女儿携带月饼、栗子、芋头、猪脚等节日食物和备办的秋冬季衣物回娘家看望父母,嘘寒问暖,以表孝心。这个传统在现代社会作为温暖、感恩的形式在莆仙大地流传下来。连同送“五日节”、送“年暝”合称出嫁女儿送三节。

亲朋拜秋

除了出嫁的女儿,莆田人也会带着月饼与莆仙特色礼品走亲访友,给亲戚好友“拜秋”,这种礼尚往来的风俗为中秋佳节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团圆做秋

莆田人称过中秋为“做秋”。“月是故乡明”,在这个月圆之夜,家家祈盼团圆,与家人共享良辰美景。对莆田人来说过中秋相当于预热过小年,必定与家人团聚“加餐”,在这桌团圆餐上,莆仙人有吃芋头炒米粉、板栗炖猪脚的传统习俗。芋头在莆仙方言中与“ou”谐音,意思是“熬”,意为不论生活多么艰难,熬一熬就过去了;米粉又白又长,像老人花白的胡子,意喻长寿。这些传统美食体现了莆田人对生活的平和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品饼赏秋

过中秋少不了的是赏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在异乡的莆仙人思乡情更浓,身在本地的更不能错过美好的月色,一家人于庭前月下,品又圆又甜的月饼,赏美满清朗的明月,重温嫦娥奔月的传说,气氛温馨而美好。作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白塘秋月在此时水天交映,可观赏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是个不错的去处。


蔡昊 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