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千古工程都江堰
【发布日期:2024-09-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蔡金准】

  车行在宽阔平坦的成灌高速上,几十公里的路上没穿过一个弯道,没上过一个山坡,没下过一个坑洞,也好像没转过一个弯,就这样笔直向前。窗外,极目远眺,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平地,平地上是绿油油的一片,不是树木,就是农作物。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名不虚传。

  对于农民来说,有地,有水,便有一口饭吃,解决了温饱后,才活得像人。如果是平地,又有丰富的水源,那干农活就不会那么辛苦,地也更丰产,剩余的粮食可以养鸡养鸭喂猪,可以出售,生活就相对富足,就会有更多的精神追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大概就是那时代最大的追求。

  不由得想起家乡,沿海的小渔村,依山傍海,没有大的水源,能耕种的地少,分布在山的稍平处,每块面积不大,层层叠叠,难以连成片,又很贫瘠,只适合种花生、地瓜等一些农作物。记得那时候,常常要凌晨一两点去挑水浇地,水塘有个小泉眼,经过半天的积攒,能有一些水,如果晚点去,就会被别人挑走,但你再早也有比你更早的,我们也常常无水可挑。

  大的水塘,会用“搬桶”勺水,所谓的“搬桶”,就是一个不大的圆柱形的桶,对称的左右上下打四个眼,穿上长长的绳子。双手各拿一条绳,站在水塘边的两侧,让桶在水塘里装满水,两边四条绳子一起发力,把桶提起并顺势抛向塘边的凹处,放松桶下边的绳,抖一下上边的绳,把桶里的水倒向凹里,一上一下,水塘里的水被提取并沿着水沟流向需要灌溉的地。这一块地稍大,又距水塘远,姐姐和我勺了一上午,还没浇满地,又累又饿的我,扔下搬桶,不干了。直到现在,我姐偶尔会说起这事,不是责备,而是回忆起那时的艰辛。

  就是这样的艰辛,我们也很难吃饱饭。有一年舅舅去我家做客,看着我们半阁楼的地瓜干,跟我妈说,看来你们家今年不会挨饿了。等到开春舅舅又来我家,看着半阁楼的地瓜只剩一点,舅舅说,去他家再挑一些吧,不然今春还得挨饿。青黄不接啊。

  那个年代,因为地少,因为缺水,虽然很努力,但产量有限,总是吃不饱。挨饿不是我们不勤劳。

  也是这种的生活环境,把勤劳和节俭刻进了我们的基因,以至于现在相对的比较富足了,我们还是勤劳和节俭。时常为了多挣点钱而干到半夜,就是一些成功的人士,别看他家的房子盖得很大,装饰也很豪华,车也特别贵,递烟就是“软中华”,而自己抽的烟也就是十多块钱,说是抽的顺口,那是几千年来留在骨子里的节俭记忆。

  不由得想起一次打的,司机来自四川,和他聊天,他说他们那边地多,水多,取水很省力,每年可以种二季水稻,他说种一季收获的稻谷一年都吃不完,什么叫挨饿他们从来不知。又谈起四川的慢生活,又说起我们的勤劳与节俭。

  而天府之国的形成,都江堰居功至伟。今天要去灌县,去瞻仰李冰父子,去看看都江堰,是怎样神奇的水利工程,造就了丰饶的成都平原,成就了富足的天府之国,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丰衣足食。

  登上伏龙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手边的宝瓶口,宝瓶口河道较小,江水受挤压,滔滔水声如雷贯耳。

  稍远的是飞沙堰,再远处是鱼嘴,它把岷江一分为二,左侧是外江,右侧叫内江。

  也许是刚刚走出大山,这一段的岷江江面并不宽阔,水流也不太湍急,加上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它们看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开了个口,筑了二个坝,这口不大,这坝也不高,平常得很。是的,如果从不了解,突然就站在这里,确实看不出它们不凡。

  但做了攻略,就知道这口、这两个坝极不简单。它们知道水,了解水,顺水自然,顺势而为,既疏又堵,以疏为主,这鱼嘴一堵,分一部分水去内江,如果岷江来水大,分去内江的水太多,漫过飞沙堰,流回外江,这样的堵和疏,让岷江之水稳定且源源不断地流入成都平原。是都江堰,让成都平原不旱不涝,从而物产丰富,成就富足的天府之国;是都江堰,让四川人民能吃饱、不挨饿,从而活得从容不迫、悠然自得。

  造福万代的都江堰让李冰流芳百世,名垂千古,后人盖庙祭祀,立碑纪念,中华民族铭记每一个对民族生存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如今的都江堰,旅客川流不息,不仅有中国人,还有不少外国人,大家背着双肩包,一路风尘仆仆,慕名而来。而李冰肯定想不到,他主持建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聪明的四川人民打造成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地,引来世界各地的人来旅游、来瞻仰。

  今天,我们站在这,除了缅怀李冰,游览风景外,我们更要去学习李冰、去体会都江堰对水的疏和堵,去学习、去体会、去应用其中的道和理。我们处理生活工作中的每种情况,包括我们的情感,都存在“堵”和“疏”的关系,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叫管理,其中“理”的意思我认为是有条理,是理顺,管的目的就是为了理顺,为了条理。就像放荡不羁的岷江水,鱼嘴管一下,飞沙堰理一下,最后变成温顺的合适的水量源源不断流入成都平原。

  古人治水方法蕴藏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人生智慧甚至是治国方略,而如今的我们又能从中汲取怎样的启迪并将之发扬光大?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