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木兰溪畔,村里有一座沧桑刚强美丽的古桥——石马桥。说它沧桑,是因为它历经了上千年岁月的厮磨而风霜满面;说它刚强,是因为它经受了无数次洪峰的冲击而依旧巍然屹立;说它美丽,是因为它像一道耀眼的彩虹横跨在宽阔的木兰溪上而自成风景。 木兰溪是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干流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是莆田市的母亲河。这位“母亲”温柔恭顺的时候,她以自己清洁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她的万千子民;可当她生气暴躁的时候,她却以极端的方式毁坏她脚下的土地,损害她养育的儿孙;她甚至还是一位烈妇,当她发起飙来,她走到哪里,土地分裂到哪里,隔阂也产生到哪里,给她的子民生存交流制造了诸多麻烦。 于是,从宋代开始,她的子民们便谋划着如何整治这位暴躁刚烈的“母亲”,让她永久保持温柔恭顺;如何在她分裂的土地上构桥搭路,让天堑变为通途。 南宋嘉定年间,以兵部侍郎致仕的清源郡侯陈谠顺应民意,擎起建桥大旗,号召各方集资,在仙游县石马村的木兰溪上建起了一座大桥——石马桥;可惜不久后被洪水毁坏。明洪武25年,僧人方石又发起募资重建。 石马桥全长190米,高8米,桥面宽约2米;有桥墩18座,每座桥墩设计为船形,两头尖中间微凹,全部用超大块的花岗石堆砌:桥面上用巨大的花岗岩石条铺设,桥上两边设0.5米的石栏杆,四面雕有阿罗汉浮像,整座大桥设计精巧美观,像一座庞大杰出的工艺品展现在古老的木兰溪上。 在当时没有机械运输的历史条件下,在流水滔滔不断的木兰溪上,建设规模如此之大、设计如此之精妙、施工困难如此之多的石马桥,可以想象当时的建设者智慧之高超、气魄之宏大、意志之坚强是多么令人敬佩,多么让人心悦诚服。 石马桥建设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有一位年轻的商人在没有桥梁年代的某一天,前往溪南做买卖;回程时恰遇暴雨,他卷起裤子涉水过溪,在溪水中央被洪水冲走,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家属赶来寻找,尸体已被冲到了十多里外的华亭溪边。妻子号啕大哭,发誓石马如能建桥,她定要独捐一座桥墩,以造福百姓。若干年后,石马真的筹建起了大桥。已是白发苍苍的她闻讯赶来要捐建一处桥墩。但当时大桥已经设计好并筑起了17座一丈高的桥墩,她来迟了。这位饱经人世沧桑的老太太在建设工地上捶胸顿足,高声泣说她的遭遇和她这么多年来勤俭持家积蓄一份财富的目的和意志。她的泪水和哭声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建设师傅们;她叙述的诚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大桥主办者。于是,他们决定在大桥的南边又加建了老太太捐赠的一墩。石马桥成了现存下来的18座桥墩。如今还可见到桥南的几个桥墩间距明显较小。 故事感人悱恻,却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代木兰溪洪水给人民群众造成沉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以及百姓期待和支持建设石马桥的意志与动力的深刻意义。 石马桥的建成,大大方便了木兰溪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它成了莆田、华亭前往仙游县城的重要官道。 此后的几百年间,木兰溪也屡发洪水,石马桥也多次受损;但历代官府和各方仁人志士及当地百姓均以不同方式出钱出力,予以修缮恢复。如今石马桥头还屹立着历代重修石马桥的多块功德碑。功德碑上记载了许许多多的名字和他们为重修石马桥所做出的大大小小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善举将同功德碑一起百世流芳。 我小时候,木兰溪和石马桥是儿童们心中的乐园。昔日洪水淹没溪边的土地,却给溪畔创造了大块大块的草地和沙滩。草地上有青青的小草,沙滩上有成片成片茂盛的芦苇荡。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常牵着牛羊来到木兰溪边草地上放牧,我们让牛羊自由地享受大自然赠予的美味,我们则放飞心情:有时在草地上捉蚂蚁蜻蜓,有时在溪边的沙滩上玩沙谈天,有时钻入芦苇荡中寻找石头宝贝。那时的木兰溪水清洁干净,我们常在夏天里到溪中的浅水处淘捡美味的沙蜊,捕抓小鱼小虾;也常在溪中戏水和练习游泳。闷热的夜晚,我们常在石马桥上乘凉望月数星星;少雨的季节,我们也常在没水的石马桥墩下捉迷藏。木兰溪和石马桥的上空时常飘荡着我们嘻嘻哈哈的琅琅笑声。 可是后来,木兰溪变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木兰溪上游沿岸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工厂企业。有些企业只重经济利益,无视环保利益,把不经处理的废水废物随意外排,进入木兰溪中。日复一日,母亲河哪受得了如此糟蹋,她哭泣了。清清的溪水变得浑浊不堪,洁白的水质变得黑不溜秋。我们昔日的乐园变样了,变得无人问津,变得令人恶心。有时走在石马桥上,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好在母亲河的健康状态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一场前无古人的整治母亲河的战役悄然拉开序幕。 如今的母亲河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水清了,水中的鱼虾在溪中自由自在地徜徉;溪边的草地上,又有牛羊在嫩嫩的青草间享受它们的美味;还常可见到一群白鹭在寻寻觅觅;母亲河又呈现出一派自然祥和的气象。更可喜的是:溪的两岸建设了可供游人和当地群众游览和锻炼的步道,步道旁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卉,一年四季,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溪畔成了一道道美丽的景观带,成了一处处大人小孩常去常新的理想的游乐园。古老的母亲河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些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家乡的木兰溪上又陆陆续续增建了多座交通大桥;这些大桥像是“母亲”躯体上的血管,在源源不断地输送南北各方所需要的血液。 如今,在木兰溪桥梁的交通洪流中,古老的石马桥已退居二线,只供行人通行;它已成了木兰溪桥梁建筑阵营里的一位元老,成了一处受保护的文物,一个供游人参观的景点,一部代表石马村古老历史文化的优秀作品。 大自然创造了山川河流,人类创造了道路桥梁,这就是道家所谓的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循道而行,则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