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的古建筑分为古厝、宫庙、佛寺几大类,这里指出的是其中宫庙在仙游一般不是属于佛教类,可以归纳为道教类的。一般所说的古建筑中的宫庙、佛寺基本上都现代化了,就怕被别人说自家的老土,都以高大上为傲,民间有“早翻晚翻有钱就翻”的潮流,所以现在的宫庙、佛寺渐渐失去古建筑的味道了,但是他们还是以千年古刹、千年古庙自居。莆仙的建筑和闽南建筑以红砖为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莆仙的红砖带有雕刻艺术,工艺比较好,闽南红砖比较细腻,用得比较多,但没有雕刻。莆仙古建筑与闽南古建筑最大的区别就在屋顶,莆仙的一般是悬山顶,闽南一般是硬山顶。 (鲤城金井山尾林氏祖厝) (游洋镇游洋村登瀛堂) 仙游的古厝基本上还是以各自然村的祖厝为主,这些祖厝基本上保持着古风古韵,原汁原味。祖厝意味着是祖先呆过的地方,仙游的村庄一般都是聚族而居,一姓一自然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古时的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差,在那个年代穷苦人家能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所以能建房的都是大户人家,非富即贵。 (盖尾镇前连村连氏民居) (大济三会村张氏祖厝) 仙游古厝的建筑年代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明朝、清初的比较少。山区以及比较偏僻的农村还有存在,这些主要特点就是土木结构,正厅以穿斗梁结构的为主。比如大济三会村张氏祖厝、游洋龙山村林氏祖厝、鲤城金井下厝林氏祖厝等。这个时期的古厝都是只保存整幢建筑的部分,一般只保存正厅和下厅。 仙游的古厝主要集中在清中期、清末、民国。这个时期民间资本较雄厚,这个时期的建筑以双座七间厢加护厝的比较多。土木结构,木头较粗,外立面一般雕刻有红砖花纹以及石雕,各种木雕、石雕工艺精细。这一时期的古厝特别多,比如游洋镇游洋村登瀛堂、赖店坂头村鸳鸯厝、度尾后埔林梁财旧居、榜头南溪南峰陈氏民居、大济镇坑北张英旧居、大济镇钟峰吴崇大院、大济镇山岑祠堂厝十德林氏宗祠、盖尾镇前连村连氏古民居群、鲤城十字蔡氏民居、鲤城金井山尾林氏祖厝、鲤城白塔林梓明旧居、郊尾沙溪杨际谱旧居等。 (鲤城金井后湖陈氏民居) (鲤城白塔新亭47号林氏民居) 民国中期或后期也有一些独门独户的建筑开始出现,这些建筑受南洋以及闽南的风格影响,外墙以砌红砖为主,砖木结构,三层居多,左右两侧的外墙以堆砌石头为多。鲤城街道白塔新亭47号林氏居居、龙华镇建华村温氏民居、鲤城街道金井店尾郑氏民居、大济镇三会范氏民居、鲤南镇大坂社区林氏民居等。 土改时期经济整体不富裕,以独门独户的为主,规模不大,土木结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一些华侨出资修建的具有南洋风格的楼房。 曾几何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散落于民间的各种古厝面临着被推翻重建的结局,一些古厝在劫难逃,保护古厝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