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第25个中国记者节。 今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推动木兰溪治理25周年,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记者节前夕,晚报记者一行重走木兰溪,探寻木兰溪治理25年来的华丽蝶变。 从仙游西苑乡黄坑头的发源地到涵江三江口的入海处,作为全国首条全流域系统治理水系,一路下来,我们深刻感受到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山水诗画城、城市生态绿心的大好风光。曾经的“水患之河”如今已变为全国“十大最美家乡河”之一;莆田也从福建省内唯一“洪水不设防的设区市”跃升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记者,记着”!重走木兰溪,记录我们平凡的一天,迎来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木兰溪两岸生态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里,每一条河流都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它们承载着文明的印记,镌刻着时代的更迭。木兰溪,这条被誉为“莆田生命之源”的碧波清流,以其独有的韵味,见证了由“祸水”向“生态绿廊”的华丽转身,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璀璨明珠。 →源头探秘: 绿水青山,价值连城 探访木兰溪的滥觞之地。11月5日晨光初照,记者一行自莆田市区驱车而出,历经近两小时的旅程,抵达木兰溪源头。刚一下车,清新的空气瞬间充盈肺腑,令人神清气爽。沿山径蜿蜒前行,四周被葱郁林木紧紧环抱,鸟鸣啁啾,溪水潺潺,宛如步入世外桃源。 “木兰溪源头区域广布天然常绿阔叶林,植被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流域内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区。”同行的本地向导介绍道,2020年9月,市委驻京党工委在此设立“全国流动党员驿站”,驻京流动党员心怀桑梓,慷慨解囊,捐资造林,栽下“清源林”“思源林”,引领更多人参与到木兰溪的保护中来,共同绘制源头生态新画卷。 近年来,仙游县林业局对木兰溪源头生态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持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实施阔叶林修复工程,显著提升了源头的水源涵养能力,为木兰溪流域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安全防线。 →木兰陂: 古韵今风, 生态乐园 顺溪而下,记者一行抵达了木兰陂——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见证了莆田人民与水抗争、和谐共融的壮丽史诗。而今,木兰陂公园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成为一处生态文化胜地。步入公园,古老而坚实的陂坝映入眼帘,它静卧于木兰溪水之上,有同事弯腰轻轻捧起一把清清溪水,仿佛在聆听木兰陂千年的沧桑。 公园内,绿荫如盖,花香袭人,古朴亭台与现代设施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温馨画面。孩童在草地上嬉戏,老者在长廊下对弈,游客或漫步林间,或驻足碑林,细细品味木兰陂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木兰陂公园,不仅是生态乐园,更是文化传承与教育的殿堂,让人们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刻感悟治水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常带孩子来木兰陂公园,让他们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市民张女士如是说。木兰陂不仅有效抵御洪水,更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优选之地,实现了从“防灾之陂”到“生态乐园”的华丽蜕变。 →十里风光带: 水清岸绿,城景交融 沿着溪岸前行,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展现在记者眼前。它起于城厢区木兰陂公园,止于荔城区黄石镇七境村,全长约10公里。风光带建设秉持“六位一体”理念,即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致力于打造安全、生态、文化、活力、智慧的河流典范。 徜徉于十里风光带,水清岸绿,滩林如画,白鹭翩飞,仿佛置身于画卷之中。步行道两旁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与木兰溪的美景相映成趣。沿途可见高楼林立,现代城市风貌与木兰溪的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动人的城市画卷。 →绶溪公园: 历史脉搏,和谐律动 如果说木兰陂与十里风光带展现了木兰溪的生态之美,那么绶溪公园则更多地诠释了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绶溪,作为木兰溪的支流,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胜地。公园内,古桥、碑林、古迹星罗棋布,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讲述着莆田的故事。 漫步绶溪公园,仿佛穿越时空,既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又能感受到现代的律动。公园设计巧妙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既有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也有现代时尚的休闲设施。在这里,孩子们在游乐区欢笑,年轻人在咖啡馆享受悠闲,老年人在林间漫步,品味岁月的宁静与美好。 绶溪公园的美,不仅在于其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其成功地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打造了一个既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绿色空间。这里,成为了莆田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市民心中的精神家园。 →入海口: 滨海湿地,美美与共 木兰溪入海口在涵江区三江口镇,这里是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大片的红树林及其滨海湿地让木兰溪入海口尽显生态之美。 傍晚,在三江口镇蓝色海湾的水上栈道,游客们三五成群或悠闲散步或凭海临风,目之所及是连绵成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俨然“海上森林”;周边水清滩净,鱼翔浅底,鸟儿翩飞,人海和谐。这里还有全省首个在木兰溪入海口设立的生态司法保护实践基地,也是全市首个综合性的生态司法保护实践基地。 回首这段旅程,木兰溪的25年变迁,不仅是自然生态的修复与提升,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与实践。从“治水”到“造景”,从“防灾”到“宜居”,木兰溪的故事,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作为记者,我们有幸记录这一切,更期待通过我们的笔触,唤醒更多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绿色财富。 在木兰溪畔,我们见证了过去与未来的对话,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25年的变迁,既是起点,也是新的征程。木兰溪的故事,将缓缓流淌,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晚报记者 陈蔚华 郭清锋 吴林玉 徐寅生 李恬 朱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