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的深山幽谷中,隐藏着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菜溪岩。这里峰峦叠嶂,瀑布飞流,古木参天,更有无数珍贵的石刻散布其间,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传承。近日,笔者有幸与一群文史爱好者及户外达人组成探访团队,深入菜溪岩进行为期三天的石刻探寻之旅,重温史书上有记载的石刻,更惊喜地发现了一些未曾被世人知晓的石刻,为这片古老土地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篇章。 重温史书上的石刻记忆 菜溪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仙溪志》《游洋志》以及清乾隆《仙游县志》等史料记载,这里曾是陈聘君的隐居之地,也是九座正觉禅师等高僧大德的修行之所。在探寻过程中,我们首先来到史书上有记载的石刻前,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其中,“邑令吴无求”的石刻格外引人注目。这块石刻记录了宋哲宗元佑元年(1088年),时任兴化县知县的吴无求与陈聘君、林成章等人一同拜访九座正觉禅师的历史事件。吴无求的字体苍劲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禅师的敬仰之情,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官员与隐士、僧侣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此外,陈玉书的石刻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宝。陈玉书作为清代的举人和书法家,其石刻作品自然非同凡响。在菜溪岩的飞来石上,我们见到他的两幅作品:“急水有声出谷远,危峰无际振天寒”和“怪石飞来全鬼役,奇峰突起自天成”。这两幅石刻书法精湛,意境深远,将菜溪岩的山水之美与文人的情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新发现的石刻揭秘历史尘埃 在菜溪岩的深处,隐藏着许多未曾被世人知晓的石刻,它们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风化严重而被遗忘,但每一块石刻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南安道夫、祖道,彭城彦清、安民、彦渊,颖州彦臣,会学蔡溪谨识。时丁丑姑洗十日题”的石刻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这块石刻位于飞来石下的眠云石上,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辨认出其中的内容。从石刻的文字来看,似乎记录了南宋时期一群文人雅士在菜溪岩的聚会情况。这些文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他们共同聚集在菜溪岩,交流学问、抒发情怀,留下了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这块石刻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交流情况,也为研究菜溪岩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 另一块引人注目的新发现石刻是“住山比丘□,□□癸西吉日立”,它位于旧寺旁的石堆塔墓顶。这块石刻因部分文字风化严重而难以辨认,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古老的神秘与庄严。这块石刻或许是一位高僧大德的墓志铭,记录着他的生平事迹和修行成就。它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菜溪岩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研究古代佛教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附近石刻的探寻与解读 除了菜溪岩内部的石刻外,我们还对景区附近的石刻进行了探寻。这些石刻虽然距离核心景区较远,但同样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中,“孝子泉”石刻和“蕨阳岭”石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孝子泉”石刻位于北象山村南溪渡口岩壁上,是陈氏族人为纪念孝子而刻写的。这块石刻不仅见证了陈氏家族的孝行与家风,也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崇尚与推崇。而“蕨阳岭”石刻则位于菜溪莲花庵边,是古代僧侣修行的见证。这块石刻记录了僧侣们在此修行的历史和故事,展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珍视与传承菜溪岩石刻文化 通过为期3天的探寻之旅,我们不仅重温菜溪岩的辉煌历史,更惊喜地发现了一些新的石刻瑰宝。这些石刻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变迁,也展现着古代人们的智慧与才华。面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倍加珍视与呵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的历史与文化。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文史爱好者和研究者加入到菜溪岩石刻的探寻与研究中来,共同揭开更多被遗忘的历史故事,让菜溪岩的文化瑰宝熠熠生辉、永传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