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里的一天,在县作协人员与一班乡亲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明代“孝子雄”墓。从北象山村南溪沿后坑岭往菜溪、后县方向的古道步行约1公里,路边矗立着一块高大神道碑。陈雄神道碑为青石质,呈长方体,碑身高3米、宽0.8米,正面刻着“明·旌表孝子崇祀乡贤忠孝二祠健山陈公神道”,铭刻着他一生的荣耀,彰显其非凡地位。 神道碑,即墓道碑,用于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功业,标识墓地位置,象征社会地位。陈雄,字宗道,号健山。其父陈亚保从谷目村(今象坑)迁居金紫溪(南溪)。他因孝行闻名郡邑,享有“明旌表孝子崇祀乡贤忠孝二祠”之誉。据2006年《象溪乡陈氏族谱》记载:“雄公:字宗道,号健山,亚保公长子也。事母(应为父)以孝闻郡上之当道,因为武功后起,总督兴化卫五百户。事未几,即辞职归养,兴郡观桥有孝义坊,公姓名行实揭于其上,又与莆邑孝子郑自怡、林邦庆合传。明万历间,修举故兴化县乡贤祀仙学宫,公与宋列祖俱与焉,今春秋二祭,孙子入太学进邑郡庠者,例同学师躬祭而分其胙以归。公生永乐庚寅(1410年)七月二十日戌时,卒成化丙申(1476年)十一月初三午时,寿67岁。妣邵氏千户邵宁之女,生永乐癸巳(1413年)九月廿六亥时卒成化辛卯(1471年)二月十一日已时。合葬官田山鳌头坝,墓坐坤向艮,兼申寅。生子三:讳钟、监、镇。” 各种史志记载了他的诸多孝行。如清乾隆《仙游县志》学祠篇载“乡贤祠……明……陈雄、顾雍、戴震亨、郑主忠、张文镐,国朝唐仁普、徐南,共九十一人”;如县志孝友篇中载“明·陈雄,字宗道,宋朝散大夫铸之后。性至孝,母(应为父)病,设榻卧侧者九年,每食,嚼而饲之。一日祷于里内之金紫溪,忽有泉涌出,雄取以奉母,母饮之立愈,人号其泉曰‘孝泉’。后山寇发,欲刃其母(应为父),雄请以身代,贼感而释之。”《仙游乡土志》孝友篇亦载“孝友,百行莫先于孝……明·陈雄……” 陈雄不仅以孝行传世,还为当地建设作出贡献。 清乾隆《仙游县志》载:“金紫桥:在金紫溪,明正德间陈纯建,万历间纯裔孙重修盖亭三间。……通济桥(今菜溪岩里):在菜溪南,明成化间孝子陈雄建,其孙纯重修”;《仙游乡土志》载“菜溪岩,明成化年间,孝子陈雄建聘君祠……”。 孝子雄的事迹,成为仙游历史上孝文化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无数后人。菜溪北象山村南溪自然村渡口石壁上勒有“孝子泉”三字,落款为“裔孙奋晖谨书”,成为他孝行的永恒纪念。清乾隆《仙游县志》载“孝子泉,在南溪右,相传孝子陈雄因父得暑疾,令其急取泉和药。南溪一带少山泉,雄行至此,石忽裂而泉出,以供所取。雄裔孙玉书篆《孝子泉》三字于石上。”《仙游乡土志》载“安贤里南溪,有“孝子泉”三字,勒于石壁,为孝子陈雄纪念云”。 (黄玉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