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陈恒山 文/图)12月26日,由省委宣传部联合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木兰溪治理25周年主题采访活动进入第三天。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以及省市级媒体的记者走进莆田市闽中污水处理厂、北大村、泗华郊野公园、木兰溪入海口省级湿地公园等地,探寻木兰溪治理工作的亮点和取得的成效。 闽中污水处理厂位于涵江区白塘镇,是我市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当天,采访团详细了解了厂区的基本情况、服务范围、建设发展历程以及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运行状况等,并参观了污水处理设施,近距离见证了“浊流变清波”的过程。据介绍,为解决市中心荔城辖区和涵江城区部分内河水量不足、水体流动性较差的问题,缓解生态用水与灌溉需水不足的紧张局面,市木兰集团于2022年9月动工木兰溪下游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中水回用生态补水子项目,将闽中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类Ⅳ类标准的中水回用于城市内河生态补水。 在兴化湾畔,波光粼粼,滩涂上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整齐排列,蔚为壮观。采访团一行来到创能涵江兴化湾1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了项目规模、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情况。该项目是福建省首个单体最大的海上滩涂渔光互补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近111.47公顷,安装光伏面板6000片,每年可提供1.3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项目采用“一地两用,渔光互补”模式,打造了集光伏发电、现代高效渔业养殖、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渔光互补示范项目。 溪水萦绕、绿意葱茏、飞鸟成群。当天,采访团一行还前往北大村、泗华郊野公园、木兰溪入海口省级湿地公园等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直观感受木兰溪治理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大家还坐着“水上巴士”泛舟绶溪,两岸郁郁葱葱的荔枝林以及沿途保存完好的古桥、古民居,让人深切感受到城市“绿心”的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