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OCT导航,助力精准治疗冠心病
【发布日期:2025-01-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建飞】

       近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吴梅芳教授团队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成功为3名患者实施冠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这不仅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在全市率先开展腔内影像OCT技术的精准指导下的临床手术,也彰显了该院在冠心病精准介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患者为59岁男性,因反复胸闷、气促症状持续一年余,近2天再次发作而入院。术前冠脉造影显示其前降支近中段存在80-90%的弥漫性狭窄。术中,医生首先建立工作路径,随后使用球囊对病变处进行预扩张,并借助OCT进行详细评估。结果显示,前降支全程以纤维斑块为主,远端可见附壁机化血栓,最小管腔面积仅为1.35平方毫米。基于此评估,医生决定实施冠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通过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张,复查OCT显示支架贴壁良好,局部管腔显著改善,最小支架面积扩大至4.56平方毫米。冠脉造影复查亦显示无残余狭窄,TIMI血流达到3级,手术圆满成功。

        患者为70岁男性,突发呕血急诊入院,后因肌钙蛋白升高转心血管内科。术前冠脉造影示其左冠回旋支近段约70%狭窄,钝缘支开口约90%狭窄,左冠TIMI血流III级,右冠中远段70-90%狭窄。术中,对右冠进行OCT评估,发现右冠以纤维斑块为主,伴有脂质斑块,且远段存在轻微夹层。基于   评估结果,医生采用不同尺寸的球囊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次扩张,并成功在右冠中远段串联植入两枚24毫米支架。复查OCT显示最小支架面积为3.58平方毫米,支架远端贴壁膨胀欠佳。随后给予球囊后扩处理,最终冠脉造影复查显示无残余狭窄,TIMI血流达到3级,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OCT技术是将一根头端带光学透镜的成像导管送入冠脉血管腔内,通过高速旋转回撤,能够在2-3秒内完成长达75毫米管腔图像的采集与处理,这一技术如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双“透视眼”,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血管内部结构和斑块性质。由于其形成的图像呈现金黄色,因此被誉为“PCI黄金眼”。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目前所采用的第三代OCT系统具备实时造影融合功能,能够在造影过程中同步完成影像采集。这一功能为术前快速精确诊断、术中实时指导高效治疗以及术后量化评估效果提供了有力支持。吴梅芳教授表示,通过OCT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管腔信息和决策辅助,促进PCI介入治疗的精准化与同质化,进一步优化患者的临床预后。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