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闽中游击队称为‘革命老妈妈’的连大妹,1883年出生于红菇仓后溪董城的贫困家庭,她育有五个儿女……”义务讲解员陈梓笛声情并茂的讲述,让前来参观的福州大学师生们受到深刻的精神洗礼。他们纷纷表示,通过参观,让自己领悟了吴承斌坚定不移地为革命战斗到底的钢铁信仰,见证了王宇洁烈士和苏华矢志不渝的革命爱情,领略了连大妹‘满堂红’的家风家教……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福州大学“红军路 青春行”实践队一行特地来到大洋乡红色家风纪念馆聆听陈梓笛讲解先辈事迹。 实践队一行离开红色家风纪念馆后,又来到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继续聆听老陈的讲述。 大洋乡是闽中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1949 年 2 月,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在大洋成立……大洋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陈梓笛作为原大洋乡文化站退休干部,50多年来,一直与文化打交道。如今的他更是退休不褪色,秉承“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讲好红色故事”的理念,一直为继承和弘扬闽中红色文化而忙碌。 陈梓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一手打造红色家风记忆馆、播放革命老电影、开设“红色家风讲堂”,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红色家风记忆馆累计接待参观者10万多人次,组织各类学习培训800多场次,是我市党员廉政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 大洋乡红色家风记忆馆位于莆田大洋革命老区,坐落在杏山村灯炉寨风景区,毗邻笛韵森林人家,与闽中革命纪念园遥相呼应。其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以地方古建筑为主体,外观简约古朴,内部功能区划分为“红色大洋,撒播革命火种”“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传承”“红色家风,引领党风民风”“红色乡愁,唱响时代旋律”四个篇章,是一个集党风廉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移风易俗多种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红色基地。 据介绍,退休后的陈梓笛从开发瑞云山那天开始被聘为讲解员,至今25年了。为了讲好大洋故事,老陈不辞辛苦,一边四处奔波,查阅资料,走访革命前辈;一边精心撰写、修改讲稿,力求使自己的讲述内容翔实、主题鲜明、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表达方面务必做到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让游客想听、爱听,并心领神会,获益匪浅,为此花去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他决定依托杏山现有的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业。为了做好文旅文章,他盘活农村旧房,与15家农户合作,建成笛韵森林人家民宿。之后,他又推出“走一趟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看一场红色电影”“四个一”活动项目,在环境、餐饮、住宿、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做精红色研学线路,助力杏山村迈上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去年上半年,单“四个一”红色研学项目就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1951年9月出生的陈梓笛,中共党员,涵江区大洋乡杏山村人,200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入伍,1986年任大洋乡文化站站长,2013年退休。他先后荣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福建省农村文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