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将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以“五抓五比五看”活动为重要抓手,做深做实“一五二三四”工作,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六个最”和“六个进一步”要求,全力推动莆田教育绿色高质量发展。 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做好129所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常态化开展好中小学校园艺术节、体育联赛等活动,打造体育、美育育人品牌。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今年市里准备在市直4所小学试点一、二年级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各县区本学期也要至少遴选一所小学作为试点校,一、二年级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北大附中莆田学校在这方面也已经走在前头,各年级每天都开设一节体育课。也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将课间传统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1个百分点。 推进“教联体”机制创新 去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去年底,我市已经申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试点市,各县区要按照要求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要持续办好“开学家长第一课”“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全面推广莆田市家庭教育数智化公共服务平台、家庭教育公众号“莆田家教驿站”,遴选创建一批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校,凝聚“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合力,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 聚力教育领域民生攻坚 今年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涉及教育部门牵头的分别是“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优质均衡工程,新建、改扩建专门学校学位75个,改造一批公办幼儿园增加托位140个。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奖助学金资助项目。新建、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8个。提升完善215所中小学校园周边及内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莆田学院新增、改造高校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150个。”各县区、各有关学校要按照分解任务抓好落实,重点是要落实配套资金预算,确保前期工作正常开展,特别是涉及招投标的项目。要及时拨付项目资金特别是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 持续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2025年全市要新组建学前教育“总园+”集团3个,新增市级及以上优质园5所,扩大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受益面。今年我们启动教研片区2.0模式,创新构建三级教研网络体系,通过优化教研片区布局(将原有的75个教研片区、共同体优化整合至49个)、实施教研领航计划(以49所优质学校为龙头,选配54个市级领衔名师为挂片名师,辐射带动692所成员校,构建“1+1+N”协同发展模式)、建立考评机制(实行“过程性督导+年度考核”双轨评价机制)三措并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继续做好综合高中班试点工作,仙游县要全力推动仙游二中达标晋级、福建师大仙游附属学校高中部招生,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要强化特殊教育融合普惠发展,推动特殊教育向幼教和高中两头延伸。要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强化校外培训监管,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及午间学习生活便利服务,更好满足学生及家长多样化需求。 构建产教融合高教职新型生态 全市要围绕全市13条重点产业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各职业院校要主动与有关产业链、企业对接,探索把实训车间直接建在生产线旁边,学生学完理论,能够最快时间上手操作智能设备。要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能力。要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扎实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行动,增加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内中职学校联办“3+2”分段制招生计划。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要完成省级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群终期验收,要主动靠前,全力争创省级“双高”校。莆田学院做好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招生工作,建设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 锻造专业化教师铁军 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加大典型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开展系列表扬奖励活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要持续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努力营造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校园环境。做好定向师范生培养与安置、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签约安置、基础教育人才引进、交流轮岗等工作,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行业。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制定出台加强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健全名师名校长培养管理体系,加大交流轮岗力度,打造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教育人才梯队。教师进修院校肩负着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的重任,特别是在教科研和命题研究方面,各级教师进修院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前沿教育理念与方法,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解决教育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以研促教,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特别要围绕“新课标”加强对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导向性研究,深入剖析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精准把握命题方向,确保命题既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反馈。 筑牢平安校园稳定防线 持续以“食安点题整治”为抓手,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联合督导组反馈指出问题的整改落实为增效,纵深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深化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切实守护好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要紧紧依托“全市一张图”,落实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N”帮扶工作机制,建立警校定期会商研判制度,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防、问题共处的协作机制,常态化跟踪回访帮扶,推动“数治预防”。要聚焦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2024-2026年)主线,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底线,全力推进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坚持推行“校内”与“校外”并进的护学模式,全面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校园安防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安全常态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及时消除隐患,坚决防范校车安全事故。 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发挥 近年来,全市教育督导工作以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为统揽,持续创新教育督政机制、强化教育督导成效,通过多年的有益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督导莆田经验和模式,在夯实各类主体履行教育法定职责,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力发挥各级督学扎根一线、覆盖面大、工作深入等优势,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推动工作”的督学工作思路,持续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实效。要聚焦群众关注的教育“急难盼愁”问题,积极探索远程实地、减负增效相结合,常态常规、热点重点相兼顾的督校新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双减”、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教学质量提升及学校规范办学等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强化规范管理、夯实教学常规、助力教学提升。 每年度开展的国家、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教育督导的一项制度性工作,对于科学评估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总体水平,客观反映影响义务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基本状况,推动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价值。今年荔城区、城厢区要全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全省遴选5个县区),实验区的创建不仅是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重要契机,更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各县区、各相关学校要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着力打通监测结果运用“最后一公里”,多方位掌握义务教育质量底数,找准精准施策和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将监测结果应用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推动力和行动力,助推全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