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五届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决定表彰名单公布,其中,莆田市公安局镇海派出所榜上有名。 在木兰溪的悠悠流淌中,镇海派出所以久久为功的坚守与奉献,书写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新篇章。从洪水肆虐到安澜清波,木兰溪的变迁见证着治理的智慧与决心,而镇海派出所正是这份决心的守护者与实践者。他们以红色警务、智慧警务、民生警务为“金名片”,让平安的种子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 红色传承 铸就忠诚之魂 传承革命血脉,打造“红旗警队”。镇海派出所以闽中革命精神为指引,打造“红旗警队”。从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旧址、中共莆田县委诞生地——“哲理钟楼”的革命旧址,到“镇海110”的党建品牌,红色基因在这里薪火相传。所里有全市唯一一个设在公安派出所的党建宣讲室,常态化开展思政教育,邀请英雄模范到所授课,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人民至上”的忠诚警魂熠熠生辉。 突出政治标准,塑造过硬铁军。镇海派出所以政治工作服务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为抓手,从严治警树作风、规范执法提质效、从优待警注能量,涵养“善为”“能为”“想为”警队士气,以最严措施锻造“人民满意”的公安铁军。建所75年来,镇海派出所队伍违法违纪“零发生”。在这里,每一名民(辅)警都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奋力谱写着新时代的镇海答卷。 坚持党建引领,擦亮“金字招牌”。以党建带队建、树典型促工作,“爱民、亲民、为民”成为镇海派出所历任400余名民警薪火相传的“金字招牌”。该所还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藏蓝守护 点亮平安之灯 穿梭大街小巷,守护古府新韵。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繁华与喧嚣交织。镇海派出所以“一张图”智慧警务新模式,拧紧历史古街的“平安阀”。无人机高空巡查、大数据平台实时在线,让每一处角落都在守护之下。而“古街义警”群防群治队伍,更是给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安全感”。在这里,人间烟火气与平安和谐完美融合。 创新数字赋能,圈层护校安园。针对辖区校园多的特点,镇海派出所织密内部“过滤网”、垒积外围“防护墙”。他们创新启用“护学岗”小程序,研发全市首个校园安全圈层防控平台,覆盖辖区79个校园、教育机构,让科技赋能校园安全治理。成立全市首家校园辅导员法制工作室,落实24小时专线守护,让孩子们的笑容更加灿烂,家长们的心更加踏实。去年,仅12345平台收获留言点赞“护学岗”达60余条。 建立生态警务,护航绿色发展。镇海派出所牢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在河湖警长制的基础上,联动法院、检察院以及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守护木兰溪”生态警务联勤体系,健全“一键报警”、无人机巡航、视频联网监测机制,汇聚河畅、水清、岸绿的数字合力,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26场、救助野生动植物19批次,有效处理水源保护问题隐患60余个,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零发生”,沿岸水患的“洼地”逐步蜕变为绿色发展的“高地”。 民生警务 赢得民心所向 优化综窗服务,办好便民实事。镇海派出所开设全市首个“五星级”公安政务服务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先后推出“结婚+落户”“幸福一件事”联办等15项便民措施,119项高频业务实现“家门口”办理。依托社区警务室以及公安“微户政”、社区工作群等线上渠道,每日收集辖区社情民意,建立由“社区民警+网格员”组成的“1+N”流动服务队,做到急事马上办、特事上门办、难事专项办,将“一站式服务”延伸至社区每家每户。 坚持枝叶关情,做实民生警务。小案连民心、解忧赢民心、小事服务大民生。镇海派出所坚持“破小案、解小忧、办小事”,以民生警务赢得群众口碑。他们积极提升侦查质效,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出便民措施,让每一分努力都化作群众的满意与笑容。 倡导文明公约,创新降噪模式。针对辖区因噪声扰民引发矛盾纠纷数量多的实际,镇海派出所加强部门协作,推行契约化共治模式,由社区民警与辖区内经营主体、小区物业、活动组织者签订城市噪声文明公约,落实约谈通报、定时巡查措施,95%以上的噪声问题在一线及时化解。 木兰溪畔,警灯闪耀。镇海派出所以木兰溪治理理念为指引,守护着古街老城的新面貌,让平安与和谐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线。他们,是木兰溪畔最坚实的守护者,是人民群众心中最温暖的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