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高额彩礼问题的综合治理,倡导文明健康的婚恋新风。在全国多地,高价聘金现象依旧是农村社会的沉重负担,一些地方 “百万新娘” 的说法让无数家庭望而却步。令人欣喜的是,近期在莆田沿海地区如埭头镇、月塘镇、南日镇、湄洲岛等地悄然兴起一股 “零聘金”“低聘金” 的婚嫁新风,为传统婚俗注入了新活力。晚报新闻热线 0594 - 2516110 接到多位读者报料,希望关注聘金这一热点话题,记者遂深入一线展开调查,探寻这场婚俗变革背后的故事。 一、高聘金的现状、成因与弊端 在莆田沿海地区,高聘金一度是婚姻的 “标配”,甚至催生了 “百万新娘” 现象。记者在忠门镇走访时,村民陈大叔无奈地表示:“过去,村里聘金动不动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家都觉得聘金高才有面子,可实际上苦了年轻人。” 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莆田沿海地区聘金多数高达 40 万元左右,部分乡镇甚至突破 100 万元。这种高聘金现象极大地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致使许多年轻人因无力支付高额聘金而推迟甚至放弃婚姻。 “高聘金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买卖婚姻,违背了婚姻自由的原则。” 一位乡镇妇联干部指出,“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女性尊严,还助长了攀比之风,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记者调查发现,高聘金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面子文化。许多家庭为了 “撑场面”,不惜举债办婚礼,导致婚后生活压力巨大。采访中了解到,高聘金现象不仅影响年轻人的婚姻选择,还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深远负面影响。一些家庭为支付高额聘金,背负巨额债务,甚至陷入贫困。这种现象扭曲了婚姻本质,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与不稳定。 “婚姻应是两个人的幸福结合,而非一场金钱的较量。” 平海镇村民宋建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移风易俗,让婚姻回归本质,让年轻人不再因聘金问题而却步。” 那么,高聘金的成因与弊端究竟是什么?记者调查发现,高聘金现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 首先,传统观念和面子文化是高聘金的重要推手。在莆田沿海地区,聘金被视为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许多家庭为 “撑场面”,不惜举债办婚礼,致使聘金一路攀升。 其次,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口结构也加剧了高聘金现象。沿海乡镇以渔业和工商业为主,部分家庭积累了一定财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聘金攀比之风。同时,由于部分地方适婚男女比例失衡,男方在婚姻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使得女方家庭在聘金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 二、破局之举:低聘金与零聘金的实践 面对高聘金这一顽疾,莆田各地积极行动,通过政策引导、文化赋能和榜样示范,大力推动 “零聘金”“低聘金” 的婚嫁新风尚。 在南日镇,港南村村干部魏玉妹和林凤玉以身作则,“零聘金” 嫁女,成为海岛婚俗改革的典范。魏玉妹说:“高价聘金不代表幸福,感情不能用礼金衡量。我们作为基层干部,更应带头树立新风尚,让‘不要聘金要爱情’的理念在海岛上传播开来。”在他们的影响下,南日镇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摒弃高聘金陋习,选择以简单、温馨的方式举办婚礼。 “婚姻的关键是两人真心相伴,幸福不是靠物质堆砌。” 郭立勇和苏晓蕾是月塘镇 “零聘金” 结婚的典型代表,他们选择旅行婚礼,开启幸福新生活。据统计,春节期间月塘镇共有 5 对新人践行 “零聘金” 婚嫁,10 对新人选择 “低聘金”,还有超 10 户家庭在举办福首、做寿等宴席时选择简办。 在湄洲岛,婚俗改革与妈祖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 “文化 + 治理” 模式。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湄洲岛约定婚嫁彩礼不超过 6.8 万元,并积极倡导 “零聘金” 或 “低聘金”。今年春节期间,来自台湾的王荞蓁女士远嫁湄洲岛寨下村,她的故事成为两岸同胞情谊的生动注脚,也让湄洲岛的聘金习俗成为跨海峡婚姻中的独特记忆。 去年,埭头镇樟林村的魏志坤夫妇以 6 万元的低聘金嫁女,成为全镇典范。魏志坤夫妇还热心公益,累计捐资 70 多万元用于扶难帮困,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三、各方呼吁:摒弃高聘金,拥抱新风尚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基层干部、村民,还是专家学者,各方均呼吁摒弃高聘金,推崇 “低聘金”“零聘金”,认为这是移风易俗的必然之举。 南日镇一位基层干部表示:“高聘金不仅让年轻人背负沉重经济负担,也让婚姻失去原本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长效监督,让‘零聘金’‘低聘金’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在东峤镇走访时,村民陈大叔感慨道:“过去,我们为了面子,不得不背负高额债务。现在看到‘零聘金’‘低聘金’的家庭过得幸福,我们也开始反思。婚姻的本质是爱情,而非金钱。” 一位林姓民间民俗老学者表示:“高聘金现象背后是传统观念和面子文化的束缚。‘零聘金’‘低聘金’不仅是移风易俗的必然选择,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那么,莆田出现并备受欢迎的低聘金甚至零聘金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记者调查发现,低聘金或零聘金出现的社会背景:一是经济压力,随着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低聘金”或“零聘金”的婚姻方式,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更多人承担得起婚礼费用。二是观念变化,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精神层面交流和感情基础。低聘金或零聘金的婚姻方式,被一些人视为追求真爱、摒弃物质束缚的象征。 深究其原因:一是家庭因素,在莆田地区,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男方家庭,因无法承担高额聘金,选择低聘金或零聘金的婚姻方式。此外,一些家庭也希望借此减轻子女经济压力,让他们能更好地追求梦想。二是社会风气,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对婚姻观念产生影响。一些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将婚姻看作一种交易。 从“低聘金”或“零聘金”出现对社会的影响分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家庭层面,低聘金或零聘金的婚姻方式,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更多人承担得起婚礼费用。同时,这也让新婚夫妇有更多资金用于婚后生活和事业发展。二是社会层面,低聘金或零聘金的婚姻方式,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化。表明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精神层面交流和感情基础,而非仅局限于物质追求。这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从调查不难看出,高聘金的弊端显而易见,而从 “低聘金”“零聘金” 的受欢迎程度来看,其将成为移风易俗的必然之举。只有顺应民意,推动以 “低聘金”“零聘金” 为主的婚俗改革,丢掉虚面子,展现实里子,才能真正解决高聘金问题,让婚姻回归本质。 四、政策引领与文化赋能:推动婚俗改革走向纵深 可以说,婚俗改革不仅是社会风气的转变,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莆田市通过政策引领和文化赋能,为婚俗改革提供了坚实支撑。 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就破除 “高聘金”、推行 “零聘金”“低聘金” 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婚姻观念,重视精神层面交流和感情基础。同时,让人们认识到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并非单纯物质交易。二是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涉及婚姻的不当行为。同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减轻其经济负担。三是推动社会风气转变,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社会风气转变。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宣传正能量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婚姻观念。 令人欣慰的是,莆田市上下正全力推动婚俗改革走向纵深,并取得可喜成绩。莆田市委宣传部此前印发《莆田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整治高额彩礼、豪华婚车、大办婚宴等不良婚俗,倡导婚事新办、婚事简办。全市 895 个村委会完成村规民约修订,783 个村委会建立了村规民约 “红黑榜” 公示制度,868 个村委会组建村规民约 “劝导队”。这些措施为婚俗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文化赋能方面,莆田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移风易俗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例如,秀屿区月塘镇通过 “倡导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的种子在农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此外,荔城区作为婚俗改革实验区,通过集体婚礼、家风家训传承等形式,推动简约婚礼新风尚。 婚俗改革不仅是对传统婚俗的革新,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从 “百万新娘” 到 “零聘金”“低聘金”,莆田的婚俗改革正从局部的 “小气候” 向全域的 “大气候” 转变。可以说,莆田的这场婚俗改革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实践,更是一次对婚姻本质的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