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家庭教育与纠纷化解成为关键议题。近日,涵江法院积极行动,邀请省人大代表与涵江区政协委员,围绕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与纠纷化解机制展开系列活动,为构建和谐家园添砖加瓦。 聚焦教育难题,共商成长之路 家庭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涵江法院就涉未成年人王平(化名)的教育合同纠纷一案,深挖背后的家庭教育问题。邀请省人大代表朱雁娴、涵江区政协常委郑芳芳、区政协委员李志强、罗志斌、黄梅萍等人召开侨乡家庭指导工作座谈会。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有效路径,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座谈会现场 2 月初,涵江法院江口法庭邀请代表、委员旁听王华(化名)的教育合同纠纷庭审,并举办 “人大 + 政协 + 法院” 涉侨矛盾纠纷化解研讨会。庭审后,承办法官陈蓉蓉结合代表委员的建议,经多次调解,促使双方于 2 月 24 日达成调解意向。法官还借此契机,邀请王华夫妻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座谈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方向。王华坦言,面对高中阶段孩子的教育,夫妻二人感到力不从心,十分渴望得到专业的建议。 精准把脉施策,助力矛盾化解 2 月 28 日,王华与某教育集团正式达成和解,当场签署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随后,江口法庭组织的 侨乡家庭指导工作座谈会上,王华妻子分享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困惑,如孩子虽有改变,愿意交流,但学习动力不足。代表、委员们结合自身经验纷纷建言,建议王华夫妻尊重孩子意愿,以平等姿态倾听心声,引导孩子找到前进方向。 罗志斌指出,高中阶段青少年面临诸多挑战,心理变化不容忽视,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情绪疏导。黄梅萍则强调,家长要辩证看待孩子的沉迷行为,合理引导,培养自控力。此外,江口法庭还邀请心理咨询老师为孩子王平进行一对一辅导,助力其拨开成长迷雾。 创新联动机制,拓展解纷新篇 为进一步提升纠纷化解效能,江口法庭组织 代表委员参与解纷讨论会,广泛征求代表委员关于联动解纷的意见。朱雁娴提议建立代表委员工作室,打造常态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多元服务。郑芳芳强调健全参与解纷机制,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区政协老委员李志强则关注解纷方式,倡导换位思考,注重人性化。 法官陈蓉蓉表示,代表、委员参与解纷能有效弥补传统解纷方式的不足。涵江法院将继续深化这一工作机制,谋划建设代表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代表委员优势,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