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本学期开始,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我市不少学校的校园里不再只有匆匆奔向洗手间的身影。防滑地胶上跃动的荧光标尺、AI跳绳机实时跳动的数字、古桥拱形道具上的平衡挑战……一场场关于课间十分钟的“微调整”,正以创意与科技为笔,在孩子们的笑声与汗水中,绘就“五育融合”的生动图景。 荔城区梅峰小学玉湖校区:灰白水泥地“长”出了彩色知识方格:跳入“声母屋”背诵拼音,跨过“长征路”重温历史,安全飞行棋用骰子决定“防疫知识问答”。课间15分钟,孩子们踩着格子“闯关”,一名学生边跳边喊:“原来数学题可以‘踩’出来!” 城厢区常太学校:原本灰扑扑的操场被彩虹色“唤醒”,旋转跳跃的彩色蜗牛壳、萝卜蹲的卡通蔬菜阵、立定跳远的“荷叶”浮萍……四年级学生蔡志晃抹着汗说:“现在每节课间都像在闯关乐园!” 城厢区泗华小学:泗华小学以“课间调整” 推动育人变革。通过 “动感乐园 + 思维工坊”双轨设计,让课间变成能量场。运动区铺设彩色活动矩阵,有足球、篮球等运动,传统与现代运动交织;益智区构建多维空间,室外有巨型棋阵等,室内有汉诺塔等,锻炼思维。学校推行“双线管理”,学生能自主选项目,学校规划特色课程。传统游戏与现代运动、思维与团队激情相融合,该校用创新实践诠释教育真谛在孩子的笑颜中。 涵江区三江口镇高美小学:下课铃响,高美小学的课间活动开始,校园瞬间热闹起来。操场东边,打羽毛球的同学身姿矫健;西边,“老鹰捉小鸡”的队伍欢笑连连,“母鸡”护着“小鸡”,“老鹰”不断进攻。跑道上有人全力奔跑,不远处跳绳的同学动作敏捷。在这短暂课间,同学们尽情释放活力,缓解学习疲劳,为下节课积攒能量。这活力满满的课间活动,是校园里最生动的风景,见证着孩子们的快乐成长。 北岸东埔西山小学:课间活动为校园生活添彩。学校结合学生特点与需求,依学段、依区域设计课间活动。课间铃响,操场变成欢乐的海洋,同学们依兴趣选择活动。篮球场上,大家配合默契,进球引发欢呼;足球场里,追逐激烈,尽显激情;跑道上铁环飞滚,跳房子区域童趣满满。同学们精神饱满,乐在其中。多彩的课间活动,让大家在传统与现代趣味中释放压力、强健体魄,也让校园满溢朝气,成为温暖记忆角落。 北岸忠门中心小学:下课铃响,校园大课间活力迸发。操场一角,老鹰捉小鸡,“老鹰” 猛扑,“母鸡” 严防,“小鸡” 们尖叫欢笑;空地上,长绳飞转,同学们鱼贯跳绳,配合默契,笑声与数数声相融;花坛边,丢手绢游戏正酣,拿手绢同学“使诈”,被发现者笑着追赶;新增的袋鼠跳区域,同学们化身“小袋鼠”蹦跳不停。课间的校园满是孩子们的活力与朝气,他们的笑脸在阳光下灿烂夺目,也让校园成为欢乐的海洋。 课间“小切口”撬动育人“大变革”。从AI赋能到非遗传承,从知识游戏到团队协作,莆田市各校的课间改革,让“碎片时间”变成“成长密钥”。正如教育学者所言:“当校园里跃动的不仅是身影,更是思维与精神,教育便真正有了生命力。”夕阳西下,彩绘地胶上仍映照着孩子们奔跑的剪影——那是童年最生动的注脚,亦是教育创新的星辰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