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大学城渭阳小吃街在西天尾镇渭阳社区党支部的精心打理下全面升级,成为美食与文化的新地标。 近年来,渭阳社区党支部与驻地高校建立红色党建联盟,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探索社区党支部领办物业模式,通过出租流动摊位和盘活闲置商铺,为商业街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实施沿街店面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引进高品质商家入驻,从而提升商业街的烟火气和时尚范儿。为加强管理,社区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制度,包括考勤管理、摊位轮换等,从而确保了摊位的公平经营和食品安全。 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管理员常态化定期检查食材新鲜程度,追溯采购来源,并严禁售卖过夜食品。渭阳商业街广场管理员林志明说:“我们绝不能在食品安全上有任何松懈,这是对学生们负责,也是对商业街的声誉负责。”这些严格的措施,让学生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吃得更放心。 渭阳社区是莆田学院拆迁项目核心区。2022年5月,渭阳社区完成全社区回迁工作。为了适应“村民变居民、民房变楼房”的新变化,让回迁群众安居乐业,社区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共治共享为抓手,在网格治理、小区管理、就业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写好渭阳民生福祉“大文章”。比如建立“党建有声墙”“社区党支部-单元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体系,对社区89名党员实行分类管理,携手驻地高校建立红色党建联盟,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设置党群服务、协商议事、文娱休闲等功能,健全一口受理、一门服务、首问负责等制度。 成立红色物业公司,探索社区党支部领办物业模式,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物业法定代表人,物业公司为符合条件的52名居民提供转产就业岗位;按照“留资产不留资金,搞物业不搞经营”的思路,规划整合出租流动摊位,年创收20万余元,盘活社区闲置商铺1500平方米,为集体创收达40万元;实施沿街店面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引进高品质商家入驻,使商业街更有商业味。 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优化3个网格、71个单元。在公寓区实行“双单元长”,由莆田学院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担任楼栋学生“单元长”,方便大学生群体相互沟通、对接需求。建立“党员核心户+家庭邻里哨+物业专员岗”的微网发现机制,发挥网格化治理前哨作用,实现“防患未然、共治善治”目标。 建立社区少儿活动中心,开设“四点半课堂”,探索“家校社”共育新路径,为孩子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开办长者食堂,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定期开展老年群体开展文化娱乐、健康义诊等系列活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开展“我家有党员”挂牌活动、“党员敲门”行动等,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扎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提档升级。 深化校地融合,推动社区经济“富起来”。立足区位优势,全面深化与莆田学院共建,建设可容纳200名大学生的电商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电商创业项目服务,让大学生留下来创业;精准对接莆田学院物业集团、周边工业服务业企业等,让社区居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一件件一桩桩看似细小实则感人的事例,让人感受到渭阳是一个有温度的社区,社区党支部是一个有战斗力的堡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