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7月1日,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监护下,4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明丰”轮正在罗屿作业区自动化卸载铁矿。 晚报讯(吴志 林孟)7月1日清晨,在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监护下,4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明丰”轮卸载铁矿后,顺利驶离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今年以来,罗屿作业区铁矿石进出口累计完成1042.78万吨,同比增长17.31%。 “智慧通关”模式助力“亿吨大港”建设。当天,在罗屿作业区码头现场,通过智能化的海港边检梯口系统,“明丰”轮船员和码头工人“秒级采集”无感核验放行,“零等待”开展装卸作业。外轮代理公司通过线上“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完成货物申报、预约通关、舱单申请等数据填报。 莆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教导员刘吉明介绍:“我们压缩登轮人员备案、人证对照等传统流程时间,船舶通关周期平均缩短近2小时。” 罗屿作业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关键节点,地处闽中沿海核心地带,毗邻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是福建首个、我国第六个满足世界最大40万吨级矿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近年来,罗屿作业区将来自全球多地的铁矿资源中转到长江中下游各省,以及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深入内陆、辐射沿海、连接两岸的国际大宗散货枢纽港。 据了解,铁矿石作为生产钢铁的主要原料,与基建、制造等行业紧密相连,是经济动能的重要风向标。罗屿作业区已形成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强化了我国与巴西等资源大国的供应链联动,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自通航以来,罗屿作业区累计完成铁矿石吞吐量9792.01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