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看,这种玉米煮着吃口感特别糯。”每天下午1时至3时,庄边镇尚书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春雨都会出现在“村部尚书”抖音直播间,帮助山村群众在直播间里“云赶集”,卖山货。 直播间里,陈春雨用质朴的乡音讲述产品背后的匠心故事:从木薯粉到笋干,每一次推介都饱含乡土情怀与品质匠心;下单成功的提示音不时响起。书记化身“带货主播”,以手机为“新农具”、直播为“新农活”,为本村特色农产品倾情代言,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以前收回来的玉米还得凌晨2点起床,然后骑着摩托车到莆田市区龙桥市场摆摊,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卖往各地。”村民邱玉淡在核对订单时脸上笑开了花。 地处庄边北部山区的尚书桥村,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品质优良,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这里的优质农特产品不但滞销,而且价格低廉。毕业于南昌理工学院的陈春雨,曾是一家工厂的车间技术骨干,收入还不错。每次回家过年时,他经常从家人和朋友口中得悉家乡的优质农特产品因缺少销路,造成增产不增收反增忧的无奈。每每此时,他总会扪心自问:“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 2021年,村级换届选举,他回到生他养他的尚书桥村,接过“接力棒”,成为“领头雁”。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这三把火该怎么烧?通过深入调查,他发现尚书桥虽然没有支柱产业,但有甜甜的枇杷、香醇的菜籽油、爽滑的豆腐皮、地道的线面及优质的玉米等,然而,再好的东西出不了山,也是白搭。 有道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几经斟酌,他想到了电商,说干就干的陈春雨立马注册了抖音号和视频号,把村里的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制作成短视频发布上网,点击量、粉丝量的持续上升,名不见经传的尚书桥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水涨船高,许多一度在外的青年也纷纷返乡创业;村委会副主任的陈仕勋就是其中一位。2023年10月,他俩在尚书古桥上开启了第一场直播,成为连接城乡的桥梁,实现科技创新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据介绍,村里有60个农户,他们生产的农产品有玉米、芋头、木薯粉、大豆、红菇等,刚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两个多月,现场直播60多场,帮农户销售了上万斤农产品,销售额达30多万元。为此,村民们都夸他是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为了挖掘家乡的红色资源,去年,他向上争取资金,将闲置的尚书桥小学,改造成闽中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让红色文化成为激励干事创业的精神谱系,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村民陈炳铸发动大家捐款7万多元,在古桥和顶坑自然村之间建起了两个停靠站,大大方便群众的出行。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在带领群众搞活经济的同时,他没有忘记对老年群体的关爱。去年10月6日,村委会携手村乡贤理事会,开展“重阳敬老关爱行动”,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闽中抗日义勇军集训旧址——赤石宫,为全村高龄老人举办长寿宴,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此次活动收到陈炳铸、刘文强、陈国涵等14位爱心人士捐款,为老人们过上一个别样的节日。 为构建和谐社会,今年1月27日,该村组组织100多位连氏村民欢聚一堂,以同吃年夜饭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聚餐现场,村民们品佳肴、饮美酒,送祝福,看表演,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整个山村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乡情、友情、亲情在此刻得以深度融合。如今的尚书桥,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作为此次连氏家族集体年夜团圆饭发起人之一的连元奕,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长期在外经商,却时常怀念家乡的烟火气息与淳朴人情,聚餐时,他还为70岁以上老人送上压岁礼包。 去年 8月4日,尚书桥村乡贤理事会、尚书桥村村民委员会举行“情系桑梓献爱心 奖优励学向未来”奖学助学大会。会上表彰了5名优秀高考学子,并给他们发放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陈凌云说,这份奖学金不仅是对我们优异成绩的肯定,更饱含了乡贤及村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不负众望、勤奋进取,将来更好地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