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刻刀,一块石头,35载春秋,雕刻出无数枚印章,其中蕴含的匠心与毅力,唯有陈庆其自己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况味。闲暇之余,他便沉浸于篆刻的世界,在那方寸大小的石头上,精雕细刻,也雕刻出精彩人生。 日前,记者走进他的刻章店,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刻刀、毛笔、材料以及精美的印章。每一枚印章都蕴含着他的心血与智慧,见证了他对雕刻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俗的造诣。 陈庆其的作品展吸引众多市民参观 今年52岁的陈庆其,祖籍仙游县榜头镇,从小便对印章情有独钟。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拜师学习篆刻。篆刻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技艺。它既考验篆刻者的刀上功夫,又关乎篆刻者的书法功力,甚至关乎篆刻者自身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为此,他的案头总是摆放着各种专业书籍,得空便认真研读;又买来多种书法拓本,临帖苦练;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琢磨着怎么把印章刻得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他的篆刻技艺日益精进,到1990年左右,他便能独自篆刻。 据了解,陈庆其曾拜著名篆刻家张嘉滨为师,又拜国画大师周秀廷为师。此外,他还自学明清各流派大家篆法、刀法等,其作品曾多次参加书法篆刻展、书法篆刻家作品展。每次展出都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 记者注意到,篆刻时,陈庆其全神贯注,娴熟地操控着雕刻刀,不紧不慢,刻出的线条古拙而苍劲,章法间透露出别样的气韵与灵性。他坦言:篆刻不仅需要技巧与力量,更需要耐心与毅力,从拿起材料的那一刻起,每下一刀都关乎着篆刻的成败;篆刻费工费时也费劲,雕刻时要刀柄侧斜,选好角度,以刀角入石;指实掌虚,五指并拢用力推刀,作上下、左右、顺逆的雕刻。刻制好的印章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正,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为了完成一件作品,自己要长时间地坐在桌前,有时要加班至次日凌晨。 据介绍,雕刻一枚印章通常需要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时间完成,最耗时的是雕刻景物,如“莆田二十四景”“香港回归”等作品。 2023年7月,莆田迎来建市四十周年,陈庆其篆刻作品图片展在荔城区文化馆开展。此次展出的作品共一百一十余方作品,其作品印风安详稳重,厚实沉着,深含韵律;其刀法遒劲有力,布局寓巧于拙,运刀洗练流畅,于平和中见姿态;印风平中见奇,凝练浑穆,气势磅礴;时代芳华、莆田胜景、古诗词句、个人逸趣尽在方寸之间,无一不展现传统篆刻艺术悠远浓厚的文化底蕴。徜徉印作间,让人们在叹为观止的同时,也感受到陈庆其先生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艺术精神以及在篆刻世界里刻刀不辍、乐此不疲的艺术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