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国沿海倭患逐步严重起来,明嘉靖时,倭寇特别猖獗。这一时期,也是兴化倭祸最惨烈的时期。倭患给兴化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明初,朱元璋登上皇位后,重视海防,加强沿海防卫。在沿海地区建筑城堡,派重兵防守。如在兴化就设置两个卫,扩建兴化府城,增筑平海卫城、莆禧所城,派兵1万多人镇守,约占福建明军总兵力的六分之一。又设置迎仙、冲沁、嵌头、青山、吉了、小屿、枫亭巡检司,建巡检司城堡,还在沿海设立墩台 57座,又在南日山设立水寨。这些堡、寨、墩也都派兵防卫,互相支援。当时,这样严密的海防,曾使入侵的倭寇连吃苦头。明永乐八年,倭寇侵犯平海卫,遭到痛击,败走。以后,屡次侵犯都以失败告终。 明中期以后,军备日渐松弛。在兴化,成化末年,朝廷将南日山水寨迁移到湄洲湾内吉了,还强迫南日、湄洲等岛上百姓迁入内地,从而放弃了兴化海上门户的守御。这些岛屿遂沦为荒地。这时,明初的兴化卫、平海卫的屯田亩数逐渐失额,已开垦的耕地逐渐抛荒。明军军费来源缩小,军备失修,战船、哨船“十不存一”。卫所兵额也减少了,如南日山水寨守军只剩下原来的 38%。同时,将弁世袭,养尊处优,不学习武艺,“刻削自半,恣睢自豪”“不识韬钤为何物”“告以一闻鼓鼙声,心必欲绝”!士兵无纪律,骚扰人民,缺乏战斗力,贪婪残暴的倭寇趁机勾结卖身投靠的兴化败类,以湄洲、南日等岛屿作为跳板,不断侵入兴化腹地,肆无忌惮劫掠官民财物,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明嘉靖(1522—1566)年间,是倭祸特别严重的时期。福建沿海地区人民,深受其害,兴化人民受倭害尤其严重。嘉靖三十二年二月,倭寇侵占南日水寨,“登岸流劫”。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倭寇200多人,从白湖登陆。倭寇登岸后,烧毁船只,一路烧杀抢掠,经镇海、镇东等地时,千户戴洪、高怀德、张銮率兵与战,三人俱战死。倭寇由涵江、江口进入福清,突入海口,当时,海口“民物繁阜,甲于一邑”,倭寇侵入后,“杀掠无算,室庐荡尽,自冬迄春乃息”。莆田损失惨重自不待说。 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倭寇10000多人,第二次进攻省城福州。同时,倭寇分兵南下,攻占福清县城,“玉融的百年蓄积,被搜刮无遗”。接着,倭寇向南窜入莆田。入侵的倭寇将涵江、镇前、洋尾“焚掠一空”。这些地方遭到空前浩劫。 当时官府腐败无能,任意搜刮民脂民膏,挥霍浪费,侵盗军需, “竭库藏”,明军缺乏战斗力,只好向倭寇行贿乞和。倭寇肆无忌惮,更加猖獗了。 嘉靖三十八年以后,江苏、浙江一带倭患逐渐平定。倭寇大批涌入福建,福建倭患更为严重。“福建新倭大至”,“新倭遍福兴漳泉,无地非倭矣”。倭寇以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为基地,出焚掠。“兵灾引起瘟疫”,人们“病死无数”。“兵火之余,到处有腐尸枯骨。” 嘉靖四十年,从夏天到冬天,倭寇侵犯兴化府三次。“所占村镇屠戮殆尽”。当地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明朝御史、兴化人林润在给皇帝的报告中反映了当时兴化人民受到侵害情况:“兴化所属二县,编户共二百二十有余里。今遭倭患之际,历八年于兹,死于锋镝者十之二三,被其掳掠者十之四五,流离徒于他郡者,又不计数。迩又疫病大作,城中又甚,一坊数十家,而丧者五六,一家数十人,而丧者七八,甚至尽绝者,哭声连门,死尸塞路。故孤城之外,千里为墟,田野长草叶,市镇生荆棘。” 从林润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在倭寇的魔爪下,兴化惨状、触目惊心。 面对倭寇的严重威胁,福建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起来呼吁、组织抗倭队伍,开展抗倭斗争。他们依靠民众修建城堡,支持人民的自卫武装也动员起来。广大人民群众,对倭寇恨之入骨,纷纷起来,为保卫家乡而战斗。在兴化,莆禧人民奋起抗倭取得胜利。莆禧所城,位于湄洲湾、平海湾之间,莆田县莆禧半岛突出部,与湄洲岛对峙、形势险要。《闽书·扦圉志》说,“其人习海,勇敢而和协,闻贼则奋号先登,城以不陷”。莆禧人民英勇作战,保卫了莆禧城。荔浦百姓、南郊船民、华亭猎户等也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抗倭斗争,作出重大牺牲。戚家军来兴化后,兴化人民又积极支援戚家军痛歼倭寇。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嘉靖七年(1528)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一个将门家庭。他喜爱读书,读经史,读兵书,17岁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由署山东都指挥佥事,调到浙江抗倭。第二年,他以战功升任宁绍合参将。为了取得抗倭胜利,戚继光针对明军腐败缺乏战斗力的弊端,提出训练民兵的建议。他决心训练一支英勇善战、严守军纪的劲旅。他的意见得到上级同意后,立即到义乌招兵,很快就组建一支以农民、矿工为主的4000 多人的军队。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这支新军开赴战场。戚继光处处以身作则,同战士同甘共苦,视兵如子。他廉洁奉公,教育战士要爱护人民。他赏罚分明,军纪严明,令行禁止。他的军队所到之地秋毫无犯。他又注重韬略,“论兵习武”,指挥作战,机动灵活,屡战屡胜、攻无不克。人们称他的军队为勇敢善战的“铁军”。 嘉靖三十九年(1560),戚继光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第二年,率兵全歼侵犯花街和上峰岭的倭寇。戚家军名闻四方。戚继光在浙江先后率兵与倭寇激战9次,都取得胜利。他率军平定浙江倭患后,就多方搜集福建的倭寇活动情报,了解闽中山川形势。 嘉靖四十一年,福建倭患严重,福建明军不支,形势危急。戚继光奉命率领 6000 健儿援闽。他率领将士日夜兼程进入福建。在当地人民支援下,戚家军连战连胜,取得宁德横屿、福清牛田大捷,分别歼敌2700人和1000多人。接着,戚家军乘胜前进,进入兴化抗倭。 黄石镇林墩为倭寇在福建省的三大巢穴之一。该村庄位于莆城东部,离莆城约20里。北临木兰溪,四面环水,河沟纵横交错,地形险要。村内驻有倭寇 4000多人,列栅踞守,又派汉奸四出探听情报。戚继光率军取得牛田大捷后,于九月十二日离开福清,出敌不意,在峰头、江口打了两仗,歼敌一批。 戚家军紧急行军到江口后,戚继光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组织林墩战役,围歼林墩的倭寇,并作了部署。他分兵两路,一部由把总张谏等率领,于十三日夜五更偃旗息鼓,进驻宁海桥,埋伏于桥北,准备一听到鼓声就从东北面进攻林墩。戚继光亲率主力于十三日出发,经囊山寺前大路进到兴化府城,黄昏时到达。 当晚,戚继光出席知府举行的欢迎宴会。戚继光为了迷惑敌人,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却闭口不谈军事。宴罢归队已是半夜。夜半,戚继光按照计划,让将士吃饱饭,立即秘密集合于东市。戚继光进行战斗动员后,即率兵趁着月光出东门,经阳城、清浦到西洪。等到月亮落山后,继续前进五里,东方破晓时到达林墩。倭寇发现戚家军从天而降,惊恐万状,仓皇应战,忙占据一座石桥顽抗。戚家军由于路径狭窄,部队无法展开,只好鱼贯而进,与倭寇交战。 血战两个多小时,冲击三次伤亡多人都未攻过桥。戚继光当机立断,巩固后军,继续组织冲锋。在戚继光指挥下,将士们奋勇杀敌,杀声、鼓声惊天动地。战士们游水过渠,与敌人血战。在驻宁海桥戚家军1000多人的配合下,攻进村庄。倭寇在戚家军两面夹击下,败退入巢。戚家军再接再厉,冲破敌巢,倭寇鬼哭狼嚎,尸横遍地,落水淹死的就有1000多人。继而,戚家军又穷追南逃到瑶台村的残倭,火攻逃入窑洞的倭寇,“尽数歼灭”。这一仗,戚家军斩敌 2000 多人,救出被掳的百姓 2100多人。这是继横屿、牛田大捷以后,福建抗倭的又一次大胜利。 林墩大捷的喜讯传出,莆田人民奔走相告,欢庆胜利。中午,戚继光率领军队凯旋回兴化府城,从熙宁桥到城内,到处彩旗纷呈,官绅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戚家军,慰劳戚家军。 嘉靖四十一年十月,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从兴化班师回浙江。兴化人民依依不舍,含泪送别戚家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