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交司机陈继洪的刹车声划破午后的宁静,当路过市民毫不犹豫的停车身影汇入救援现场,这场街头紧急救援,恰是莆田这座全国文明城市最生动的注脚。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有刻在骨子里的担当——陈继洪用公司培训的急救知识稳住阵脚,无名车主用报警电话架起生命通道,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英雄,却在危难时刻亮出了文明城市的底色。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牌,而是藏在街头巷尾的默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有人愿意多停一步、多问一句、多搭一手。 短短十几分钟的救援,为何能成为打动人心的暖流?记者由衷地感觉到,答案就藏在莆田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基因”里。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从来不只是硬件的提升,更是市民精神气质的淬炼。当 “路见危难、出手相助” 成为街头常态,当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成为社会共识,这座城市的文明,便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