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释读刘克庄《白湖庙二十韵》
【发布日期:2025-08-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李天保】

《白湖庙二十韵》

宋·刘克庄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秋。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

  封爵遂綦贵,青圭蔽珠旒。

  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

  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

  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

  营卒尝密祷,山越立献囚。

  岂必如麻姑,撒米人间游。

  亦窃笑阿环,种桃儿童偷。

  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

  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劝酬。

  坎坎击社鼓,呜呜缠蛮讴。

  常恨孔子没,豳风不见收。

  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

  束晳何人哉,愚欲补前修。

  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

  他山岂无石,可以砻且锼。

  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


  赏析: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江湖派诗人。

  他曾在宝庆三年(1227年),因咏《落梅》诗中:“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而被监察御史李知孝、梁成大诬告其谤讪时政。为此闲废十年。

  后来,于淳祐三年(1243年)初,刘克庄一度出任为吏部右侍郎官,又因濮斗南的攻击,再次被免,仍领宫观闲差。

  《白湖庙二十韵》就是刘克庄于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拜谒白湖妈祖庙时所作。白湖妈祖庙位于莆田城南约五里地。

  刘克庄发扬宋诗“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精神,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和学问化倾向,尚议论,用散句,讲融化,重事对。《白湖庙二十韵》就很能体现他的这一特点。

  我甚至以为,刘克庄有很多的好作品存世,却流传的不是很广,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爱用典,常常“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导致很多作品不好理解,影响了它的传播。就拿《白湖庙二十韵》一诗来说,如果不做深入的研读,就不好理解其文意。

  《白湖庙二十韵》是一篇写湄洲妈祖的诗,我作为一个湄洲人,近段时间有意花了时间研读,现就把自己的一点理解与感悟在此做个分享。

  诗的开篇两句统领下面,可以算是诗的第一部分。“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现在被广大研究妈祖文化的人引用,已然成为名句。其实,这两句平叙,只是用质朴简洁的语言开宗明义地表明诗所要写的是“灵妃”(妈祖),并且简单点一下她生活在湄洲。当然,作者用“瓣香”这个佛语,也是表达了他对妈祖的那一种虔诚与崇敬之情。

  接着作者先总写妈祖的功德。“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在“巨浸稽天”的自然灾害面前,只要妈祖一出现,就俨如“中流砥柱”那样,让人心安。这里用“旗盖”来借代“妈祖”,把妈祖出现时的肃穆尊严都烘托了出来。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秋”,这是细写渔民在“巨浸稽天”中驾着风帆船舶,如同“翻筋斗”、荡秋千一样危机四伏。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但哪怕是在如此危急时刻,不一会儿,只要妈祖施展“大神通”,危难也就会过去。于是,渔民因为感恩就备着很多羊做为“血食”来虔诚答谢妈祖。

   妈祖这种扶危济困、护国庇民的精神,随着传播,最终上达天听,于是,朝廷开始褒封,“封爵遂綦贵,青圭蔽珠旒”,更是新修庙宇,“轮奂拟宫省”,更是开始官祭,“盥荐皆公侯”。“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当然,刚开始只是在“全闽”这个局部地区兴起,但不久后,就遍及全国各地(齐州)了。

  诗到这里,作者着重写了妈祖神功护民的感人事迹,以及民众感恩虔诚祭祀妈祖和朝廷对其褒封的画面。写的画面感很强,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曾经听过的妈祖救苦救难的故事来了。同时,也让我这个湄洲人,想起了当时妈祖的装束与妈祖的庙宇,也仿佛让我看到了当时人们祭祀妈祖的盛大景观。

  真的,读到这里,是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了。

  接下来,作者宕开一笔,写到“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营卒尝密祷,山越立献囚”,当风平浪静之时,妈祖依然不闲着,而是助士兵(营卒)平定山寇(山越),还世间安宁。

  全诗至此,算是第二部分。主要笔触用在写追思妈祖的功德,以及民众对妈祖的感恩上。

  而接下来,诗的第三部分却是主要写了莆田白湖庙秋收季节的欢愉场景,以及写白湖庙举行庙会的快乐情景。

   “岂必如麻姑,撒米人间游。亦窃笑阿环,种桃儿童偷”,这第三部分开头很特别,先是用了麻姑仙人“掷米成珠”与西王母种桃被偷的事例,来和妈祖的“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做对比。用这种戏谑的手法写,既表明了作者反对麻姑那种游戏人间的态度,也反对西王母那种高高在上,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做派。又赞美了妈祖立足民间,关心民间疾苦,给予“民赐福”,让“岁秋”有收成的慈爱情怀。

  于是,因为有妈祖的赐福,人们秋收时,其乐也陶陶,其情也融融,老老少少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真正做到了“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劝酬”的地步。

   于是,人们载歌载舞开始了庆祝,在白湖庙举行了盛大的庙会活动。“坎坎击社鼓,呜呜缠蛮讴”,鼓声昂扬、激越,歌声低沉、缠绵,傩舞笙歌、鼓乐齐鸣,好是让人艳羡。

  作者听着“蛮讴”的歌声应该是醉了吧,不然他也不会说出“常恨孔子没,豳风不见收”的话来。是的,我就是今天读到此处,也是会恨孔子早没,不然我也应该在“豳风”里读到这“蛮讴”的歌了吧!

  作者绝对是个好玩的人,他不仅恨孔子早没,也怪起了“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来了。应该怪,应该怪,谁叫我们这两位莆仙老前辈不够接地气,没有来此与民同乐,好记下那让人如痴如醉的歌声呢!

  “束晳何人哉,愚欲补前修”,作者还是个天真的人。听听歌也就罢了,哪怕是发发牢骚也是可以的,他却是想像束皙释读古籍那样,去“补前修”。哈哈,自讨苦吃了吧,这不最终还是力不从心了吧!

  “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说“荔台叟”记述“未周”,这是借口,说“他山岂无石,可以砻且锼”也是自我安慰,关键是“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是的,就是力不从心了!

  读到此处,我只剩下了浮想联翩!

  作者最后几句,看似闲笔,其实却是神来之笔。他借对“前修”没有记述的遗憾,借对自己力不从心的感慨,恰恰是从侧面表达了他的最高赞美。

  刘克庄的诗初读不好懂,再读却是韵味十足。希望大家从这首《白湖庙二十韵》读起,从而走进刘克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