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许伯英)2025年暑假,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海筑梦实践队,带着自主研发的“智慧水产养殖模拟平台”走进沿海渔村,用专业学识为传统渔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实践队以“向海图强 青年有为”为主题,通过实地探访、科普宣传,在滩涂湿地间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赶海”。 队员用莆仙方言,将晦涩的生态学原理转化为渔民熟悉的农耕比喻。实践队采用“方言+案例”的宣讲模式,将海水保护科学原理转化为渔民听得懂的乡土语言,系统解读禁渔期设立的生态原理,着重阐释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关联。演示过程中,队员们认真倾听渔民的反馈建议,详细记录设备适配性、操作便捷性等改进需求。参与活动的渔民陈大哥看到平台展示的数据感慨道,“要是有这个,我就不用每次跑池塘了。” 在木兰陂水利工程遗址,队长李天成表示,“在几天的行程中,我忽然明白——所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仅是将技术落地,更是让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在田野中共同生长。这份跨越千年的治水智慧与青春创新的碰撞,终将汇聚成莆田向海图强的蓝色动能。” 从木兰陂的千年智慧到后海垦区的因地制宜,从教室的理论到滩涂上的实践,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海洋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方面价值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