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办材料精简七成、跑动次数锐减 75%,全区市场主体总量历史性突破 20 万户大关,2025 年新增 2.65 万经营者…… 一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荔城区市场监管局以数字赋能为笔、以企业需求为墨,重塑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的生动实践。从 “能办” 到 “好办、易办、快办”,政务服务的精彩跃升,正让这片热土的营商环境 “金名片” 愈发闪亮,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破壁提速:数字引擎打通服务 “高速路” “多头跑、材料繁、时限长” 曾是企业办事的 “老大难”,如今在荔城,这场困扰正被 “数字暖流” 加速消融。 工作人员认真指导办证 荔城区市场监管局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将企业开办涉及的登记、刻章、发票、社保、公积金、银行开户等高频事项深度整合,线上 “一网通办” 与线下 “企业登记专窗” 双轨协同,构建起 “一次采集、并联办理、一步办结” 的高速通道 —— 审批时限压减至 4 个工作日,申请材料 “瘦身” 至 8 份,跑动次数减至 1 次,真正实现 “只进一门、一次办好”。 针对餐饮行业准入的 “多部门壁垒”,该局创新推出 “开办餐饮一件事” 套餐,将市场监管、住建、消防 3 个部门的营业执照核验、食品经营许可等 4 个事项打包联办,办理时限压缩至 6 天,材料从繁琐的数十份精简至 23 份,便利度显著提升。市场主体退出同样 “一路畅通”,8 个涉企注销事项整合为 “一次办结”,让企业 “进得来、退得顺”。 智慧服务的触角更延伸至 “最后一公里”:企业名称可网上自主查重申报,个体工商户通过 “闽政通” APP 即可掌上智能登记,全区镇街自助打照终端提供 24 小时 “不打烊” 服务。“企业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预审材料通过后,可自主选择全市任一登记机关提交材料,窗口核对无误当场发照。” 该局一级主任科员王志敏介绍的 “数字化全域通办” 模式,让 “网上批、就近取” 和跨域跨层级发照成为现实,目前已有 2.6 万家企业享此便利,数量居全市首位。 暖心架桥:精准服务传递荔城 “温度” 效率提升之外,有温度、有精度的服务,正让荔城的营商沃土更显厚重。 该局主动前移服务窗口,变 “坐等上门” 为 “主动敲门”。近日,一企业办理名称、住所和经营范围变更业务时,窗口工作人员刘少珊主动提供详尽咨询、协助备齐材料,原本需 6 个工作日的流程当天即高效办结,企业特地送来锦旗致谢。 依托省网办事大厅 “跨省通办” 专区,该局大力推行异地服务,通过事前沟通、线上传输、免费邮寄,为群众搭建起便捷 “连心桥”,有效破解 “多地跑、折返跑” 的烦恼。针对不同企业需求,更精准实施 “三响应” 服务:为重点项目提供 “零跑动” 上门服务,确保政策精准直达;对审批 “疑难杂症” 不推诿,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让企业 “零顾虑”;对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实行 “专人负责、精准指导”,传递 “零距离” 关怀。 窗口内,“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 是铁律;窗口外,常态化廉政教育和业务轮训持续开展,锻造出一支风清气正、规范高效的政务队伍,以专业与诚信赢得企业信赖。 长效赋能:机制创新涵养营商 “活水” 营商环境的优化,从来不是“终点站”,而是持续升级的 “加油站”。荔城区市场监管局着眼长远,着力构建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 他们以动态视角审视企业从“设立” 到 “注销” 的全生命周期,运用数字化工具深度剖析流程堵点,持续优化迭代服务,追求 “审批更简、材料更少、时限更短” 的极致目标。线上平台与线下大厅的协同日益紧密,数据高效互通共享,“一网通办” 的深度与 “一站式” 体验不断提升,无缝衔接的服务新生态日渐成熟。 更重要的是,该局建立起常态化企业需求收集与反馈闭环机制,敏锐捕捉市场新业态、新需求,让服务策略和举措能动态调整、快速响应。这股改革创新的 “活水”,正精准灌溉着企业发展的实际土壤,让优化升级成为常态。 如今,荔城这片不断优化的营商沃土,正以蓬勃生机与无限机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