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
对付“少见的头痛”有妙招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微创介入手术 助丛集性头痛患者解决困扰
【发布日期:2025-08-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陈建飞 黄龙伟】

       近日,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团队成功为一名丛集性头痛患者实施CT引导下蝶腭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吴先生今年52岁,2年前反复出现左侧额顶部剧烈疼痛,伴随眼红、流泪及眼睑水肿,闭目休息后症状稍缓,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不久前,他的症状加重,疼痛剧烈(NRS评分9分),经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慕名转至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治疗。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专家蔡振宇主任医师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陈晓主任医师经过共同评估,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及颌面部器质性或感染性疾病,确诊其为“丛集性头痛”。医疗团队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CT引导下蝶腭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SPG RFA)。

       术中,手术团队通过CT精确定位与引导,采用经颧弓下入路,为患者实施了蝶腭神经脉冲射频调控术。术后24小时,患者疼痛显著缓解,NRS评分降至2分,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丛集性头痛(CH)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头痛,又称“自杀性头痛”,属于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ACs)的一种,多见于男性,以剧烈、单侧、眶周/颞部疼痛和伴随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水肿等自主神经症状为特征。急性期常采用高流量吸氧、口服曲坦类药物等方式治疗,预防性药物包括维拉帕米、糖皮质激素和锂盐等。

       “针对药物难治性丛集性头痛,CT引导下蝶腭神经脉冲射频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陈晓说,该技术通过精准热凝蝶腭神经节(SPG),用于治疗难治性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慢性偏头痛及某些面部疼痛综合征,具有精准靶向、微创持久、可重复性等优点。在治疗丛集性头痛方面,60%-80%的患者疼痛显著缓解,部分患者术后24小时内疼痛减轻,1-2周效果达高峰,疗效通常可持续6-24个月。

       作为莆田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挂靠单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专家蔡振宇主任名医工作室保持深度合作,蔡振宇定期来医院坐诊,为疑难疼痛患者提供规范化诊疗指导。目前,该科室已常规开展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鞘内泵植入术、脊髓电刺激术、脊髓神经射频治疗术及PRP治疗等一系列技术,致力于为各类疼痛患者提供个体化、专业化的治疗方案。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