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在汽车消费热潮中,车企销售抛出的购车赠礼、差价退还等口头承诺看似诱人,却可能暗藏风险。近日,涵江区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购车纠纷案件,揭开了口头承诺背后的信任危机,也为消费者维权与商家诚信经营敲响警钟。 口头承诺引纠纷 购车优惠成空谈 2025 年 4 月中旬,莆田市民林某满心欢喜走进当地某 4S 店,计划购置一部电动汽车。彼时,车企 “五一” 购车优惠即将推出,林某本打算等到时再签合同。然而,销售人员的一番承诺让他改变了主意:若 “五一” 期间有购车优惠,将按优惠金额退还差价款。基于这份信任,林某当日便签订购车合同并全额付款。 可到了 4 月底,当该品牌车企如期推出 “五一” 优惠,案涉车型优惠达 9000 元时,林某申请退差价却遭遇困难。4S 店拒绝退款,只愿赠送同等价值赠品,双方多次协商无果,林某无奈将 4S 店诉至法院,并出示购车合同、发票、赠品清单及通话录音等证据。 法庭对峙各执词 证据成关键较量 庭审中,4S 店与林某展开激烈争辩。4S 店坚称,《汽车销售合约书》未约定差价款退补,销售人员也无保价承诺,且已交付车辆,履行了合同义务;同时,强调车企未明确发布 “五一” 优惠活动,其他渠道优惠与己无关,购车时已向林某强调官方指导价无优惠。 而林某则凭借购车时及协商过程中销售人员的口头允诺据理力争,认为对方应信守承诺退还差价。双方争议焦点集中在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与 4S 店是否该履行退差价义务上。 法官调解化干戈 诚信原则定纷争 经办法官深入研判案情后,决定组织调解。调解初期,双方僵持不下,4S 店以合同无约定为由拒绝退款,林某则坚持要求兑现口头承诺。法官采用 “背靠背” 调解方式,在了解车型官方指导价后,以诚信原则为切入点,耐心释法说理。 最终,4S 店被法官的调解诚意打动,同意在十五日内退还林某 7000 元。这起纠纷的化解,不仅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彰显了民事活动中诚信原则的重要性。法官提醒,4S 店作为市场强势方应恪守承诺,购车人也需增强维权意识,将口头约定落实到合同或留存证据,才能在消费中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