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莆田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7平方米,建成区公园绿道长度约418.7公里,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3.18%,“环绿都市”绿地景观格局基本形成,逐步打造“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漫步赏花”的美丽家园。
构建“绿线串珍珠”绿地网
打造文化城市会客厅
“要全面提升公园和绿道建设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具有文化主题的城市会客厅。”这是本次会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一个有关“文化建园,加强文化传承”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绿地建设时突出文化特色,融合大爱莆田、书香莆田、气节莆田、匠心莆田等文化亮点,丰富历史文化的载体形式,采用雕塑、民居、乡土树种等多元化的载体,烘托渲染文化元素,展示莆田历史文化魅力。同时,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种植市树市花,在绿心内及城市河道水系旁大力推广荔枝种植,彰显“荔林水乡”的莆田特色,确保“荔城无处不荔枝”盛景不衰。
展示历史文化大观
不同的公园应有不同的文化主题。会议建议在凤凰山公园应重点突出现代灿烂文化的内容建设,完善院士牌坊及科普走廊基础上建设展示“中国摄影之乡”的雕塑及影展走廊;在南湖公园建设“莆田文化源流馆”,馆外复建“开莆来学”坊;在玉湖公园建设“莆田历代名人馆”,传先贤之风范,励后民之勤勉;在秀屿土海湿地公园建设“莆商创业馆”和“莆田农渔馆”,展示莆商创业之足迹与风采;在涵江白塘湖公园建设“姓氏源流馆”和“百姓联廊”,加强寻根文化建设,组织寻根联谊之旅,促进莆田旅游业发展;在涵江人民公园或囊山公园建设“华侨史迹馆”,展示华侨创业发展不平凡历史业绩和爱国爱乡事迹,激发新生代华侨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木兰溪建设木兰陂水利公园,展示莆阳沧海变桑田的水利文化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建设市花主题公园,加强爱乡教育;在绶溪公园二期建设中植入“莆仙戏馆”“莆田民俗风情馆”“莆田文化馆”等相关文化设施内容,全面展示莆田历史文化大观,提升名园内涵。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还提出应规划先行,注重科学引领;理顺机制,创新管护模式;攻坚克难,强化品质提升;精细管理,提高管养水平及加大投入,提升城市品位等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