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送补贴农机下乡启动仪式大会上,作为全省农机行业能手,翁清笔不无自豪地说:“这几年,我做了三件很有意义的事:第一件事,在莆田引进第一台乘坐式插秧机;第二件事,成立全市首家农机合作社;第三件事,团购谈价让合作社成员得实惠……”他的发言博得阵阵热烈的掌声。 翁清笔是黄石镇清前村的一名农民,由于他做了这三件有意义的事,因此,如今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 作为农民的后代,翁清笔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前些年,当他看到成片良田被抛荒,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他发现弃农经商、务工抛荒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种田,劳动强度大,生产进度慢,经济效益低,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为了发展农业,让成片良田成为米粮仓,翁清笔多方筹集资金,花了十几万元钱购买了抽水机、手扶拖拉机和一台乘坐式插秧机,成为莆田首家农机专业户。周边的农户灌溉、耕地、插秧都要找他帮忙,尤其是乘坐式插秧机更是成为“香饽饽”。插秧季节,找他帮忙的农户要提前好几天预约才行。因为人工插秧,从早忙到晚,而且累得精疲力尽,一个人一天也只插近一亩,而一台乘坐式插秧机,一天下来少说也能插上五六十亩,劳动效率提高了十几倍。许多原本抛荒的农户,看到农机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派生机,便纷纷当起“两栖人”,农忙时回家耕种、收割;农闲时进厂打工赚钱。 农机化产生的轰动效应更坚定了他扎根农村干事业的信念。为了有效化解“粥多僧少”的矛盾,与时俱进的翁清笔觉得,光凭个人单打独斗无论如何是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成立农机合作社这一大胆的构想在他的力主下很快变成了现实。2008年,全市首家农机合作社在经过一番精心的筹措后挂牌运作了。合作社成员共有十几个,拥有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一系列农机具,服务半径由原来的千余米拓展到上万米,耕作面积由以前的百余亩扩大到几千亩。 为了降低成本,让利农户,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社。2009年,他组织合作社成员前往厂家团购农机具。仅团购一项便为合作社降低成本约三成,同时,他还组织农机手进行培训,从而不断提高农机手的耕作水平和耕作效率。如今的清江农机合作社,已拥有乘坐式插秧机30台,联合收割机2台,大型拖拉机30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翁清笔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农机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乡村至少有300个劳力从城里回到农村,从厂里走进田里,至少有1000亩被抛荒的田地已经得到复耕。对农机合作社的前景,他十分乐观地表示:随着政府惠农力度的日益加大及粮价稳中有升,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农机合作社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将大有作为。 晚报记者 钱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