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是生命之源。一个人在13年里无偿献血达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的22.5倍,这不能不称之为壮举。在涵江区涵西街道办,就有一位这样的人。他叫施海龙,至今共献血57次,累计献血量达52000毫升。早在2006-2007年,施海龙就获得了“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2008年,因参与保障奥运期间临床用血,他荣获由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输血协会共同颁发的无偿献血“生命奖牌”。 1974年出生的施海龙是涵江区涵西街道办事处的一名普通干部。故事要从1998年说起。当时,市血站在新闻媒体上刊登血荒消息,就是这一次,施海龙响应单位的号召参加了第一次献血。很少看到粗粗的针头扎进血管的施海龙,心里一阵紧张,血怎么也流不出来,护士不停地说:放松!放松!在护士的提醒下,他总算献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次献血,不仅解除了他对献血恐惧,而且还对献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献血知识的了解和对《献血法》的学习,他懂得了献血是一种神圣的义举,正常人适度的献血对身体不仅没有任何损害,而且对身体健康还有好处,更重要的是鲜血可以挽救那些危重病人的生命。一向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海龙,从此走上了无偿献血之路,并成为血站登记在册的献血者。市血液中心的采血室里,经常有海龙的身影。他总是静悄悄地来,抽完血后就静悄悄地离去,从不多言,更不张扬。 2009年9月的一天,参加抗台风的施海龙, 刚刚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休息,便接到了求助电话,一名危重患者急需血源。海龙顾不上休息转身出了家门,这次他破例没有骑摩托车,而是打了一辆出租车。因为他知道,救人如救火,耽误不得。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献出400毫升血液。当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想起要向他表示感谢时,却发现他早已悄悄地走了。 去年大年初三,市血站给他打电话说,有一个病人急需B型血,施海龙当时正在老家过年,接到血站通知后,他风风火火赶到血站献血。 施海龙还是机采血小板的捐献者。至今,他已经捐献了20余次机采血小板。他通过献血摸索出了一条经验,那就是:少抽烟少喝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才能献出合格血液。为了能及时帮助别人,施海龙还给市中心血站留了自己的电话,以便临床紧急需要用血时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多年来,海龙不仅自己参加无偿献血,更以亲身体验和实际行动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宣传发动,带动单位里的同事成为光荣的无偿献血者和机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目前已有51个亲朋好友参加了无偿献血。 52000毫升热血能够救治多少患者,虽然我们无法统计,但海龙精神早已成为我们心中的榜样。施海龙,一个平凡的人,他用自己的热血人生,用不平凡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生命的真谛:“血——总是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