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镇院里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卫洪,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目前,全村有4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全年可创收3000-4000万元。在王书记及外出乡贤的带领下,全村人靠走出去闯出了名堂,赚回了富裕。 今年59岁的王卫洪,年轻时就有着独特的经营天份,1995年,他只身一人外出闯天下,坚信爱拼才会赢的他,经过一番打拼,终于打下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因此,在该村他是一位有口皆碑的致富带头人。2004年村级换届选举,他以绝对优势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他就在村民大会上庄严承诺,“既然大家都这么信任我,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话语不多,却掷地有声,传达出他带领村民走富路的决心。 致富的路有千万条,该带领村民们走哪一条?几经权衡,最后他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海外。因为村里那些村民已到国外闯天下。他告诉记者,为了让更多村民走出国门赚外汇,他“双管”齐下抓落实。首先出台优惠举措,“引”出一批。每年春节期间,他都要深入群众家中,通过唠家常方式,了解村民想什么、盼什么、干什么,向他们传递有关出国劳务输出的信息,并请那些返乡过年出国劳务回来的村民现身说法,让他们看了眼红,听了心动,从而调动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同时还对外出务工农民子女上学、赡养老人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做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后勤”保障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引导他们走上富路。其次依靠能人带动,“拉”出一批。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出国劳务,王卫洪一边发动在外乡贤“邻帮邻,亲带亲”把乡亲们带出去,一边建立村级劳力资源档案,并通过信息网络了解外地用工情况,及时向村民发布用工信息。 在王卫洪的多方努力下,一批又一批村民漂洋过海发“洋”财。他们的足迹遍布美国、阿根廷、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从事餐饮业、缝纫、建筑等行业。村民王阿家的几个子女正是在王卫洪和在外乡贤的帮助下去阿根廷开超市,年均可赚好几十万元。 当了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卫洪很淡定,当记者对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表示赞赏时,他说:“没做什么,都是应该做的。而老百姓的评价是:“我们富了,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位精明能干的好书记,他是咱村民致富的主心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