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西苑乡,熟透的农作物处处散发着丰收的气息,金黄色的稻田、饱满的稻米让人备感殷实,但面对丰收在望的农作物,山区农民却高兴不起来,他们种植的番薯、花生、玉米和已成熟的单季稻频频遭受野猪糟蹋,损失严重。 野猪吃光农作物 在仙游西苑乡白岩村村民陈老伯家田地里,记者看到连片种植的花生被野猪拱得不成样子,地里留下的野猪脚印有人的手掌那么大。陈老伯说,他家里一共有10多亩地,种着地瓜、黄豆和水稻。而就在黄豆和水稻快要收获的时候,一夜之间被野猪吃了个精光。 在西苑村村民老黄田地里,记者也看到,已结满稻穗的稻苗倾倒一地,地上有许多凌乱的野猪脚印,老黄告诉记者,农作物是被野猪所糟蹋的 ,每年到秋收季节,山里的野猪就会在夜间出来活动,专门吃快要成熟的农作物。现在自家的单季稻已经差不多都吃光了,连蕃薯也被吃了很多,一亩多的黄豆也被野猪糟蹋得面目全非。 村民们也向记者反映,西苑乡有上百亩单季稻青秆黄熟,即将进入收割期。这段日子,成群结队的野猪偷吃稻谷,吃饱了还在稻田里打滚,把黄熟的稻穗压倒在地。 “在我们这里不单野猪破坏庄稼,还有野兔、黄鼠狼、野鸡、刺猬等野生动物日趋增多,野生动物糟蹋庄稼的现象也屡有出现,而且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采访中,许多村民向记者反映生产遭遇的困境,记者了解到,野猪等野生动物糟蹋庄稼已成为山区一害。野猪一到晚上四处出没,农民辛辛苦苦种上来的农作物不但被野猪偷吃,而且还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野猪成灾捕杀犯难 近几年来,山区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液化气和电子灶,做饭烧菜基本不用柴禾,上山砍柴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山区特别是一些水源地上游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区范围内,生态环境优美,树林茂密,为野猪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极好条件。 采访中记者得知,野猪糟蹋农作物的情况不是这一两年才发生,遭遇损失的户主也并非一两家,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吗?村民介绍,山上的野猪大的有100多公斤,小的也有50多公斤。每到收获季节,村里都会安排人员在田间巡逻,遇到一两只还好,但有时候野猪会成群结队的下山,此时就没人敢去驱赶。并且,村里曾经还用钢丝通电圈山,但最终由于野猪在山上受到保护,再加上没有天敌,使野猪繁殖得更快,也让村民遭遇到更大的损失。 无奈之下,山区农民只好通过敲锣鼓、放鞭炮、扎稻草人、挂红布条、烧火、放铁夹子等办法来驱赶野猪。但这些土办法刚开始时有些效果,时间一长就不灵了。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野猪一般在每年清明节前后繁殖,一次数量有三四只。平时都在高山上活动,山上杂草丛生,地形复杂,隐蔽性极强,很难被人发现。每年9月中旬,山下农作物开始成熟时,野猪才下山寻吃食物。 村民用电网成功诱杀野猪 记者在田间采访调查时,发现有人在田地的边上用白色线圈着。村民老黄介绍,白色线圈用来充当电网,曾用该电网来电野猪,昨日凌晨,他家的田中电网就电到一部重达200多斤的野猪。 记者看到,老黄用电网捕杀的野猪体形较大,全身都是瘦肉。老黄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他今年抓获的第一只野猪,这只野猪已将他家的3亩多水稻糟蹋,此次抓到了这只“黑贼”,算是给他家一点补贴。老黄将野猪拿到仙游城关霞苑大桥桥头售卖,每斤野猪肉价格为25元-30元,记者看到,许多市民看到老黄抓到的野猪肉后,一是好奇纷纷围上来看稀奇,二是许多市民没吃过野猪肉,所以纷纷掏钱想尝过新鲜。 当记者问私设电网捕杀野猪是否合法时?老黄承认自己所干的事是违法的,但老黄说没办法,农作物被破坏太严重了,如果不捕杀野猪,村民损失太严重了。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拿出一个两全的解决办法,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办法,进行活捕或捕杀,既保持合理的种群数量,维持物种间的良性循环,又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记者从仙游林业部门了解到,仙游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告诉记者:1998年,野猪被列为福建省一般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按照相关的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杀,确有需要捕杀的,必须获得批准,否则将触犯法律。应以乡镇为单位,向林业部门提出申请,审批成立猎区,之后组建自己的狩猎队。一般野猪是不会攻击人的,但是受到伤害的野猪,会表现出很大的攻击性。所以村民见到野猪,应当及时避开,保护自身的安全。另外,没有获得狩猎证而捕杀野猪的行为是违法的,所以村民不要随意捕杀,应该及时向当地林业部门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