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泉和文秀等几位老人古稀之年,不辞辛苦,编写族谱,为家乡人民做了一件好事、实事,我们打心眼里感谢他们……”这是日前记者前往西天尾镇溪白村采访时,许多村民发自内心的感慨。 今年80多岁的林文泉,20多年前从教育战线退休回家。一心想利用迟暮之年为家乡人民做点什么的林文泉,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凭借自己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优势,为家乡编一本象样的族谱。他的倡议,当即得到林文秀、林春明等几位退休教师的积极响应。编写族谱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子孙的好事,也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的难事。为保证编写质量,2007年,林氏族谱筹备组正式成立。成员由林文秀、林春明等组成。编写族谱,首先要广泛搜集各种历史资料,然而,这些历史资料由于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不言自喻。早已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的林文泉,带领林文秀、林春明等编写组成员,兵分三路,深入民间,走访查阅。有一次,他和林文秀、林春明一起去山区一个偏僻的乡村走访。岁月不饶人,七八十岁的人在外奔波,不能不让家人为之牵挂,老伴开始埋怨他,说他一大把年纪了还写什么书,子女也纷纷劝他安心养老,不要那么费时费时瞎操心。可是,林文泉老人不顾家人的反对,依然执著于族谱的编写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多方搜集,林文泉他们终于搜集到了大量详实资料,为编写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忙完了资料搜集工作后,林文泉和编写组的老人一起,又着手资料的梳理与编写工作。为了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林氏家庭几百年来的嬗变历史,他们决定以“家庭世系”、“人物小传”为主线,将林氏祖训、林氏家规、林氏宗族、辈分、人物等篇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理清了编写思路后,他们便开始分头行动,专心编写。林文泉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当过老师,可从来没写过族谱。不懂就学的林文泉,借来了当地其他姓氏族谱,戴上老花镜,逐页学习,并认真作记。在通过一番认真学习、理解消化的基础上,他才动笔编写。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编写任务,林文泉起早贪黑,埋头编写,累了,伸个懒腰;困了,洗把脸,有时饭都凉了,还在写呀写!经过数易其稿,他负责编写的部分终于提前圆满完成。案头那堆稿纸凝聚着他的几多心血和汗水。有人问他干嘛这么认真?他说,作为历史的记载,不能有任何的出入,以免后人以讹传讹。 晚报记者 钱碧云 |